台军多枚导弹掉到海里!“烂就烂,理由还这么多”
近日台军举行的年度“天马操演”实弹射击又被看笑话了。据台媒报道,26日白天操演时,射击17枚“陶”式导弹,仅10枚命中目标。 回看此前台媒对其性能的大肆吹捧,这命中率实在是打脸。
台军“天马操演”实弹射击现场
26日,台军在“天马操演”中射击“陶”式导弹脱靶,直接掉落在海面上 台军8月26日起一连两天实施年度“天马操演”,由台陆军、海军陆战队所属反装甲部队进行“拖式”导弹实弹射击,其中新型M41A7 ITAS “陶”式导弹发射系统在操演中首度亮相。 台媒称,首度亮相的 “陶”式导弹发射系统通过“辅助追瞄闸门”功能,可有效锁定目标,且让射手有数秒时间校正,大幅提升全天候射击精准度。 但据台湾中时电子报28日报道,有媒体现场计算发现,“陶”式导弹实弹射击成绩不佳,白天射击的17枚导弹中仅7枚命中,出现多枚坠海的情况。
台军多枚导弹掉到海里 岛内网友纷纷质疑称,“看看老美卖给我们什么破东西,连连出包!电视宣传短片都是剪辑过的”“这么近距离静止不动的目标都打不到,在战时可怎么办?” 台“国防部”训次室军事训练处处长刘慎谟28日坦言,这次操演确实有没命中、弹药失效的情况。 台“陆军司令部”参谋长陈建义辩解称,这次参与“天马操演”的人员中有1/2是生手,目的是让有经验的熟手带领生手进行经验传承,不会找都是熟手的队伍来拼成绩。 他称,虽然这次射击的导弹都经过检测,但无论是近距离落海还是未命中的问题,都要从现场侧拍视频进行比对,在下周检讨会上进行报告,要检讨的层面很多,包括人员训练、弹药、天气等影响,作为明年训练的参考。
台军发射导弹画面 针对“陶”式导弹精准度不佳,脸书军事粉丝专页“IDF经国号”分析称,台军有大量库存的“陶”式导弹,保存期限为10年,但目前多数都已储放15年以上,当天操演打的是旧弹。 这些导弹之所以会放这么久,是因为当初台军把弹药一次性买足,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同一阶段到期。而通常台军只有在“汉光”演习这类大 型操演时才会打几枚,所以才让这么多导弹存放至今。 有岛内备役科技军官称,“天马操演”在海边射击的演习场景设计有问题。“陶”式2导弹采 用线控,导弹发射后其导线下垂幅度变大,触水概率大增,而铜制导线一碰到水就会短路,导弹必定失控。因此发射阵地应设在高处。 另外,场景将目标距离设计得过近。“陶”式导弹发射后初期弹道非常不稳定,射手没有充足的时间瞄准,所以距离越近反而命中更困难。 对于这些说辞,岛内网友并不买账并嘲讽称,“场景设计不良这种话都说得出来,真正打仗时还要跟对方说这个场地不好,换个场地打吗?” “烂就烂,理由这么多”“说那么多理由,这种部队能打仗吗?看了都哈哈大笑,谢谢这个部队表演秀”。
台军士兵操控装甲车画面 连日来,台军“缺人又缺装备”的困境在岛内持续引发关注。台湾联合新闻网28日称,今年恢复一年期义务役后,首批役男将从9月起陆续展开基地训练,不过即将下基地的4个新训营营长联名向“立委”陈情称,部队不但缺少基层军士官干部,而且缺乏无线电通信机、消防车等装备,根本无法进行训练。 台“陆军 司令部”28日承认,新训旅目前确实人员、装备达不到满编,一旦面临战事,只有火炮、主战装备可以满足需求,其余的车辆、一般装备必须从民间扩编动员,现已主动调拨 相关装备以满足部队需要。 台湾《联合报》提到,依据台当局“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今年开征的一年期义务役在入伍一年的时间里须完成8周入伍训练、8周驻 地训练、7周专精训练、13周基地训练、6周联合演训等,合计52周。 为配合义务役男役期内接受完整基地训练,台“国防 部”去年下令台军地面部队基地训练周期自今年起调整为 “一年一训”。此举造成志愿役地面部队全年战训不断,部队长期无法留在驻地,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且慰劳假等都暂停,无法正常实施,志愿役官兵无法正常兼顾家庭和生活,严重影响他们的留营意愿。
台军士兵训练画面 台湾《联合报》27日称,过去台高层急于应对美方要台军扩军增兵要求,无视当前岛内“少 子化”与招募困难的现实情况,随意调整政策,造成如今部队缺装窘境。 同时,尽管台防务预算年年增长,却没有办法保障基层部队的基本装备,“在新年度防务预算额度又将创新高的情况下,无比讽刺”。 中时电子报28日刊登的一篇评论称,“天马操演”中 “陶”式导弹脱靶情况让人啼笑皆非,暴露出台军在装备保养以及基层训练上的不足。 2025年度,台防务预算高达6470亿元新台币,理应确保台军更换并获得充足且现代化的装备。 然而,事实却是基层单位依然面临装备匮乏的困境,不禁令人质疑,预算究竟花到哪里去了?文章称,除了装备与训练不足之外,现实问题还包括因“少子化”导致的兵源短缺,再加上台军独有的“管理文化”、频发的弊端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岛内年轻人从军的意愿,“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困境只会持续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