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了菲律宾,却没有尝过Adobo(有译为阿道包或阿斗波),那就好比去了长沙没有吃臭豆腐一样,等旅行结束后,你肯定会后…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居然还是吃胖了。
好吧,下面正儿八经地好好介绍一下这道特别的菲律宾菜。 Adobo是什么?
Adobo在菲律宾,是一道名副其实的国民美食,比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和黄焖鸡米饭的统治力还强,而且渗透率极高,从高端餐馆到街边小店,以及老百姓家里的餐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过,关于Adobo具体是怎样的一道菜,你可能问的人越多,就越是迷惑,因为大家说的可能都不一样。
“标准版”的Adobo,用鸡肉和猪肉制作而成。把切好的鸡肉和猪肉放在一起,用醋、酱油、大蒜和黑胡椒腌制,既上色,又入味。一般来说,都是腌制一天后,第二天再烹饪食用,如果急着吃的话,也可以腌制数小时,在当天烹饪食用。 让食材和调料充分混合,在那片水乳交融的棕色酱汁中,待猪肉和鸡肉发生过一些不可描述奇妙的味觉反应之后,再捞起分别在平底锅中煎片刻。在短暂的分离后,猪肉和鸡肉再次相聚于锅中,再一次投入酱汁的怀抱。加入清水,焖煮一两刻钟,一道香喷喷的菲律宾非官方国民菜便新鲜出炉了。
除了标准的猪肉配鸡肉之外,各地的菲国人们根据当地的食材供应和口味偏好,如法炮制出了牛肉+猪肉+鸡肉阿道包、海鲜阿道包、椰汁版阿道包、阿道包薄饼、素食阿道包等等菜式,多样性真的跟中国各地粽子里的馅料有得一拼,所以同样是Adobo,你却可能吃到完全不同风味的东西。 不过,这些五花八门的阿道包,就跟粽子离不开糯米一样,它们都离不开酱油——这跟它的起源有关。 Adobo是怎么来的?
Adobo这个名字,源自西班牙语的词汇“adobar”,后者有“腌制”的意思。1613年,西班牙人在词典里首次使用“adobo de los naturales”这个词作为这道菜的命名,其英文意思为“adobo of the native peoples”,即当地人的adobo。这是因为这道菜跟西班牙和墨西哥的Adobo做法相似,因此当时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便以此命名。
然而,这道菜并不是由西班牙人带到菲律宾的,因为早在麦哲伦发现菲律宾之前,这道菜已经出现在了当地人的餐桌之上。 对于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们而言,如何在炎热的天气保存食物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菲律宾古人选择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用大量的醋和盐来腌制。醋的高酸度,以及食盐高浓度的钠含量,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虽然古人并不知晓这其中的原理,但反正就是效果不错,Adobo此时便已经开始成为广受欢迎的菜式。
那跟酱油有什么关系呢?本来没有的,但因为贸易,所以就有了。 中国民间的商人很早就开始下海经商,到了明朝时期更是有郑和下西洋这种官方的大型出海贸易行为(虽然贸易只是其中一个任务目标)。毗邻中国的菲律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商人们往来贸易的目标国之一。而这些早期到菲国经商的中国商人,把酱油带到了当地。当地人发现,这种源自东方古国的神秘酱料,竟然十分适合用来制作Adobo——防腐效果好、味道鲜美、容易上色,甚至能取代食盐。酱油就这样一天天地走进了平常百姓家,渐渐成为了制作Adobo的关键材料。
在酱油的陪伴之下,Adobo的做法在菜谱中代代相传,并且随着岁月的变迁,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做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丰富多样的Adobo终成菲律宾名副其实的国民美食。下次去菲律宾,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尝尝各种版本的Adobo,不然,你会后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