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地区似乎成为大国竞相拓展影响力的热土。前脚美国总统拜登刚刚结束中东之行,后脚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即将踏上前往伊朗的旅程。19日,普京将抵达德黑兰参加阿斯塔纳进程国家首脑会议,对伊朗进行工作访问,并与伊朗、土耳其领导人会面。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凑到一块,意图在中东开展新布局的背景下,俄罗斯通过发力中东做出回应,以深化大欧亚伙伴关系内涵应对美西方压力。 “对拜登的反杀” 这是普京自俄乌冲突以来的第二次外访。上月他刚刚访问了中亚国家。 叙利亚问题阿斯塔纳会谈由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于2017年1月发起,旨在推动叙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实现停火并合作打击叙境内恐怖组织,寻求叙利亚危机解决方案。 不过,叙利亚问题显然不是外界高度关注普京此访的理由——在俄乌冲突持续、拜登访问中东并声称“不会让中俄伊填补真空”的背景下,西方舆论将普京此访形容为“对拜登的一记反杀”和“对美国的侧翼包抄”。媒体普遍把注意力集中于俄罗斯如何调整中东布局、应对美西方施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指出,阿斯塔纳进程过去几年为俄罗斯促进叙利亚问题和平解决提供抓手。这次普京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中东外交,可以说沿袭了传统。但另一方面,普京访问时间被定在拜登结束任内首次中东行之后,应该不是一种“随意安排”——俄罗斯需要对美国的中东布局进行回应。 在李伟建看来,对于拜登的中东行,不能简单地从一次访问的成果来评价得失,更应从美国的长远布局审视。“拜登虽已结束访问回国,但大国在中东的博弈才刚开始。美国想把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拉在一起,打造一种新的地区秩序,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面对新挑战,俄罗斯急需加强对中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上海政法学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新指出,在美国开展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中东成为各方争取的对象。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它在中东的力量有所下降。反观俄罗斯,它从介入叙利亚危机以来,以中东外交为发力点,在该地区保持积极进取态势。 近年来,俄罗斯无论是与土耳其商定在土叙边境建立“安全区”,还是在能源、军事等领域发展与沙特、阿联酋的关系,抑或深化同伊朗的战略伙伴关系,都折射出莫斯科在中东地位更加稳定。按照普京的说法,“俄与很多中东国家建立了友好务实、甚至具有盟友性质的关系。” 而在俄乌危机之后,相比“向美国靠拢”的欧洲,中东国家广泛采取中间立场,没有实施对俄制裁,避免与俄发生正面冲撞。这些都给普京拓展中东外交创造了条件。 印度前驻土耳其大使布哈达拉库马尔认为,伊朗和土耳其都是中东地区大国,它们对俄罗斯的支持本身就反映了美国“孤俄”策略的失败。在美国对伊朗、土耳其态度处于“高度变革期”之际,德黑兰和安卡拉无疑成为俄罗斯的重点公关对象。 哪些重头戏? “当德黑兰铺开红地毯迎接普京到来时,哪些话题会成为重头戏?”外媒设问。 先看俄罗斯与伊朗关系方面。 分析认为,在拜登试图打造“中东小北约”的背景下,普京此访首当其冲将深化俄伊战略伙伴关系。其次,双边经贸和军事议题也值得关注。 外界注意到,今年以来两国已有多轮互动——今年1月,伊朗总统莱希到访莫斯科。尽管他与普京隔着一张巨大的椭圆桌,但并不妨碍这两个受到美国制裁的国家相互贴近,抱团取暖。5月和6月,俄罗斯副总理和外长相继访伊,更多具体合作被摆上桌面。6月底,普京和莱希在土库曼斯坦召开里海沿岸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又再度见面。普京特别强调:去年俄伊贸易额增长81%,今年头几个月又增长了31%……双方有着“真正深入的战略关系。” 伊朗分析人士指出,在拜登试图建立区域反伊联盟的情况下,伊朗将不得不确立“外交轨迹的指南针”,与俄方一起把战略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联想到今年1月伊朗曾向俄方提交有关两国开展长期战略合作的方案,双方是否会围绕这一议题推动合作,值得观察。 18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俄伊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批准修订后不久签署。俄罗斯还将与伊朗合作,逐步放弃使用美元的做法。 在经贸议题上,同受西方制裁且均有大量油气储备的俄伊两国可能继续讨论能源供应并建立物流中心。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或许可以为俄罗斯提供一条关键的通商路线,为莫斯科在制裁下继续出口石油支招。此外,随着近日“南北国际运输走廊”首列中转班列抵达伊朗,俄罗斯借助伊朗、印度等国力量寻求突破西方封锁的努力也有所加强。 在俄伊军事合作方面,美方高官此前宣称,伊朗准备“将数百架无人机提供给俄罗斯”,俄方对此不予置评。虽然普京此访不一定涉及这一问题,但伊朗作为无人机制造强国之一,其产品可能令身处俄乌冲突的俄罗斯感兴趣。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布鲁斯·里德尔表示,“俄罗斯的武器将流向伊朗人,而伊朗的无人机将流向俄罗斯。”这一预判是否会在普京访伊后应验,有待观察。 再看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关系。 普京访问期间,不仅将举行三方领导人会面,也将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双边会面。深化俄土关系将是题中之义。 俄罗斯媒体指出,近日土美关系出现波折。14日,美国国会众院批准法案修正案,限制美国向土耳其出售F-16战机,除非拜登能证明这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这种对土耳其的心理打击可能给俄土关系带来机会。 双方还将涉及一些国际议题。例如,土耳其在一个多月前宣布针对“库尔德恐怖分子”的行动,目的是在叙利亚北部建立一个30公里纵深的“安全区”,埃尔多安将尽一切努力说服普京同意这项行动。 再如,俄、乌、土和联合国近日刚刚在伊斯坦布尔就乌克兰粮食出口问题举行新一轮谈判,最快于本周签署四方协议。两位领导人可能就粮食问题再次沟通。作为粮食进口国,粮价暴涨引发的危机对土耳其冲击较大。 此外,作为“北约棘手成员”的安卡拉最近放行了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分析认为,土耳其的最终决定虽不利于俄罗斯利益,但俄土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默契,应该不会成为两位领导人会面的障碍。 如何塑造地区格局 李伟建与李新认为,虽然普京此行有意深化合作关系,但一方面,俄伊、俄土还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伊朗和土耳其均采取平衡外交策略,不轻易倒向俄或美一方,俄罗斯对于地区格局的塑造能否产生预期效果仍待观察。 从俄伊关系而言,双方历史上曾发生多起战争,后来由于对美斗争才使两国逐渐走到一起,之后双方又在叙利亚问题中成为“战时盟友”。但在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背景下,俄伊关系并非毫无裂缝。 首先,双方在中东有利益竞争关系,俄罗斯与以色列等国发展关系也令伊朗不适。其次,俄罗斯降低油价换得更多出口量,也削弱了伊朗能源出口优势,后者非常依赖能源出口。有人形容,俄伊正陷入一场石油“价格战”。最后,俄美较量也可能给伊核协议的恢复带来变数,此前俄方要求美国做出书面保证:对俄方的制裁不会损害俄伊合作。 在俄土关系方面,双方在对待叙利亚库尔德势力问题上看法不一。土耳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做法、向中亚地带的渗透也让俄罗斯不快。 李伟建认为,无论是伊朗还是土耳其,它们都会在大国的争夺中左右逢源,不会一味倒向一方。区别仅仅在于,伊朗对美国的防范心态和不信任感更重,而土耳其的身份比较多元,希望充当俄罗斯与北约间的桥梁,两头得利。
李伟建说,拜登中东行虽然说了“不排除对伊朗使用武力”之类的狠话,但拜登认为这是因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致使伊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拥有核武器。可见拜登仍致力于恢复伊核协议,只不过采取施压策略。因此,伊朗“向东看”的同时,也会掌握与美国斗争烈度,巧妙利用各种对外关系谋取谈判主动。不过眼下,美国显然是更加焦急的一方。 李新认为,俄乌冲突后,普京已经在不少方面向土耳其妥协,可见俄罗斯与中东国家有合作,也有分歧和斗争。但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将伊朗等中东国家视作重要伙伴,俄仍会深化同地区国家的关系,这也是以服务整体外交大局为出发点作出的必要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