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北美的居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直观感觉到新冠病毒的恐怖了,身边染疫者越来越少,而大街上满满都是不戴口罩的行人。许多人纷纷推测:第六波疫情已经结束了。
但最近一名患者的染疫经历却十分不同寻常。她的10根手指仅剩下2根,经历多次输血洗肾,情况仍不稳定,如果病情继续恶化,很可能脚指头也要截肢。这不禁令人担忧——不都说现在新冠只是“小感冒”吗?还有这种恐怖症状?
这染疫病例前所未有
这名女子叫做卡特里奥娜·帕特森(Catriona Patterson),是一名51岁的苏格兰居民。
在三月底欧美开始经历第六波疫情时,帕特森不幸中招。虽然她已完全接种了2针疫苗,但还是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起初,帕特森不以为意,毕竟大家都说:“发一场烧,休息一两周就会恢复了。”
起初她只是觉得四肢冰冷、畏寒,时常觉得手脚疼痛,然而一周以后,她被紧急送往了医院住院治疗。
那时,她的手脚已经如严重冻伤一样刺痛,送医后更是被诊断指尖发黑坏死,并因此引发了器官衰竭。
而她的脚趾也开始发黑。
医生根本无法找到她手指的静脉,末梢的血液也出现了凝结的现象。医生迫不得已,选择了对她的8根手指进行了截肢,并说:“如果恶化,可能有4根脚趾也保不住。”
目前她只能一直躺在ICU内,家人也被告知:“要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她的其他器官也开始出现了衰竭的迹象,比如肾脏。
帕特森之后又接受了4次输血,并接受了肾脏血液透析,而且每天还要施打血液稀释的药物。
即使到了这个地步,医生对导致她手脚坏死、器官衰竭的原因仍然一无所知,而这正是她这起极端新冠病例最恐怖的一点。
目前并不知道她感染的BA几号毒株,而我们只能联想到,她同样是在第六波Omicron毒株主导的疫情中感染的,或许这是Omicron毒株家族隐藏着的真正威力。
Omicron家族有毒株会逃避免疫
6月17日一篇中国研究团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同样展示了Omicron家族中几个变异株的威力。
据该团队称,BA.2.12.1、BA.4和BA.5这三种变异毒株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通常,已接种疫苗的实验者在感染了BA.1后“负负得正”,产生了可以中和BA.1病毒以及原始新冠病毒的抗体,而这一正面作用被研发用于制作针对Omicron变种毒株的专用疫苗。
但是,该研究团队发现,BA.2.12.1、BA.4和BA.5具有逃避这些抗体的突变。也就是说,药厂苦费心思制作的新版针对对Omicron的加强疫苗,很有可能就前功尽弃、打了水漂。
事实上,目前,BA.4和BA.5这两个新的大魔王已经开始替代Omicron妹妹BA.2和XE的地位,即将成为新的主导毒株。
一旦它们上位,那我们研发疫苗的进度又落后了病毒变异进度一大截。
据美国CDC的最新统计,这两种毒株已占全美新病例的21%以上,而加拿大则表示它们占据了全国新病例的10.4%;另外,同样可能逃避免疫的BA.2.12.1在加拿大占据到了40%以上。
专家警告 第7波疫情回马枪
正是因为新变种悄无声息的蔓延,美加两国专家近日纷纷敲响警钟。
加拿大卫生部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博士说:“这些子变体在额外的免疫逃逸方面表现出增长优势,或使疫苗免疫力减弱。我们需要为潜在的疫情复苏做好准备,复苏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多伦多急诊室专家卡师夫·皮尔扎达(Kashif Pirzada)博士则在面对记者时拿出了欧洲的例子作为参考。
他说,很可能每两到三个月就会出现一次疫情浪潮。
“你看葡萄牙,在过去两周内BA.5变种已经主导该国,那里住院人数激增。”截止5月30日,BA.5变种已占葡萄牙全国病例的87%。
皮尔扎达说:“或许你上个月才感染过一次,但这也没办法保护你免受BA.4和BA.5的侵害。”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病毒进化的教授保罗·碧恩尼亚萨资(Paul Bieniasz)也表示:“这些子变体更具有传染性,可能预示着第七波浪潮的到来。”
第七波可能是夏季,也可能是初秋,目前专家们无法确认它到来的时间,只能对各地废水数据密切监测。
美国幼儿疫苗开打
不论是夏天还是初秋,儿童和青少年都是专家重点担忧的对象。
故而美国趁热打铁,在周五晚上授权通过了5岁以下儿童疫苗。经过了CDC和 FDA的批准,美国6个月以上至5岁的儿童最快下周就可以接种疫苗了。
据美国CDC主任罗切勒·沃伦斯基( Rochelle Walensky )的声明:“超过两百万的家庭希望孩子接种疫苗。现在,父母家长们可以做到了!”
据美国FDA一名成员的发言,“新冠对部分儿童是致命的,我们完全有机会预防此事发生。”目前,FDA授权了Moderna研发的针对6个月至5岁儿童的疫苗,以及辉瑞-BioNTech针对 6 个月至 4 岁儿童的疫苗。
拜登昨日发表声明,称随着儿童疫苗药剂的交付,各地最快在下周就可以开始预约。
比起美国的神速,加拿大目前仍未批准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新冠疫苗。
不知道加拿大会不会跟风美国,大力推广幼儿疫苗,来抵抗下一波疫情的到来。
当然,考虑到一些未知的风险和副作用,加拿大“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做法也不置可否。
我们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应该保持积极防疫的态度,虽说极端的严重病例是少数,但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几率变从微不足道变成了百分之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