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nmiao888 于 2021-6-10 10:29 编辑
你知道AI诈骗吗? 之前的AI换脸需要对视频进行预处理 停下来细细鉴别视频还可以辨认 而现在 居然出现了能够实时换脸 连视频聊天都能造假的AI技术!
案件回溯
近日,江苏常州警方接到王某报警称,自己因陷入裸聊陷阱被“敲”走11万余元。
经了解,王某通过聊天软件认识了一名女网友,她请求王某下载一个软件继续开展深度聊天。
王某下载该软件后,女网友又提出视频邀请。
警惕的王某想起了之前网上看到的裸聊诈骗新闻,很快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个骗局。
但是他内心依旧非常好奇,想看看对方是如何进行诈骗的。
王某心想只要不和对方裸聊就不会有啥问题。 于是他打开摄像头后只露出了自己的脸,其他身体部位都遮蔽完好。
没多久他就收到一段有自己头像的不雅视频,“女网友”撕下了温柔的面具:原来他们用AI换脸合成技术把脸P到了其他人的不雅视频上。
“收到视频后,她还发给我一张我的手机通讯录截图,威胁我立即转账给她,否则将视频传给我的亲朋好友。
因为担心亲朋好友信以为真,我只好答应转账给她。”王某说。
随后,对方让王某共享手机屏幕,并要求他把嘤航卡的钱全部转给指定账号。
同时,胁迫王某在支付宝上进行贷款,共计转账11万余元。
5 月 27 日,王某赶到派出所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警方提醒
随着科技的进步,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广大群众又该如何预防,避免落入陷阱呢?
01 多重验证 在涉及钱款时,广大网友要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在不能确定真实身份时,可将到账时间设定为“2小时到账”或“24小时到账”,以预留处理时间。此外,可以选择向对方银行汇款,避免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转账。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核实对方信息,确认钱款去向;另一方面,对方能通过短信通知得知转账信息。 02 保护个人信息 社交平台的发展加大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难度,民众将越多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上,致使受骗的概率升高。为避免骗子借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广大网友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以防止骗子利用AI技术掌握大量个人信息并对人物性格、需求倾向等进行刻画,从而有针对性地设下陷阱。 03 相互提示,共同预防 青年人要及时 做好家中老人的宣传防范工作。提醒、告诫老年人在接到电话、收到短信时,只要是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和事,均不要理睬,以免被诱被骗。 04 拒绝诱惑 广大网友应当绿色健康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