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他们选择躺平接受一切。 其中一些人活跃于百度贴吧,遍布在各个差评君听都没听说过的贴吧里。 比如这个中国人口吧里,就有一个已经两年没有连续工作的老哥,他认为只有“ 躺平才是宇宙间客观的唯一真理 ”。 不过这个叫做 “ 好心的旅行家 ” 的老哥还是会每年工作一两个月,这样至少能够赚到吃饭钱,他表示只有食物是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一个月花销也就两百块。 而除了工作之外的日子,应该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选择躺平。 “ 好心的旅行家 ” 不喜欢为任何人做任何事,讨厌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人不应该这么累,而应该是追求简单的生活。 有些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是希望老哥能够找个班上,哪怕是活少钱少的工作也行。 但是老哥都拒绝了这样的提议,没必要。 他还经常在帖子里说一些十分富有哲理的话,并且透露着一股佛系。 但无论如何,吃饭都是需要钱的,于是 他办了个演员证,一边躺平一边演戏。。。 这才是真正的 “ 躺着把钱赚了 ” 。 在这个中国人口吧里,还有不少人都选择躺平,甚至有一些人想要“ 重开 ” 。 重开的意思就是希望投胎重生,他们已经彻底对人生不抱希望了。 其中有一些人还希望能够重开到北欧,因为北欧人口稀少,人均福利又很高,非常适合躺平。 爷去挪威啦 ▼ 中国人口吧里还有一些帖子,其中一个帖子在问大家是怎么发现这里的。 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有的说随便逛进来的,有的说是因为这个吧火了,还有的说这地方就是个垃圾场。 回到这个贴吧的主页,竟然是属于医疗机构类别的,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但现在这里已经被许多甘愿躺平的人占领了。 其他贴吧里也有一些选择躺平的人,他们对生活敬而远之,蜷缩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只要能养活自己就很满足了。 比如还真就有个吧叫做躺平吧,还专门配了个头像,但是只有不到两百人在关注这个吧。 而最近几天有不少人都发现了这个新的宁静之地,许多选择躺平的人都来到这里驻扎了下来。 如果说上面这些帖子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放弃和生活作斗争,选择佛系度日,那么有一个吧则直接摊牌了,那就是家里蹲吧。 家里蹲吧有足足 75 万人关注,可见选择家里蹲的人并不少,甚至还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家里蹲生活。 先不评价家里蹲这种做法的对错,但他们确实各有各的蹲法。 比如有一个自称从 16 岁初中毕业就一直家里蹲的,虽然已经 24 岁了但是一直没去工作,也没有打过工。 也有一些人实在是蹲不下去了,不想给家里增加一些压力,即使自己没什么手艺,也逼自己出来打工赚点钱。 不过这种家里蹲实际上不能算是躺平,因为躺平并不代表什么活都不干,而是像文章开头的老哥那样, 不要让自己参与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踏踏实实做自己就好。 而且躺平还逐渐形成了专门的躺平学,知乎上面就有人整理出了躺平在当下互联网中的含义。 这篇纲领详细介绍了躺平学的基本含义和做法,以及躺平学的文化内核,并提到了首次提出躺平学这一理论的人。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躺平学的内核文化的: 也就是说,按照这位老师的说法,真正的躺平学应该放下自己的欲望,和外界隔绝开来,躺下冷静思考,直到自己的机会到来。 结果点进去这位老师的主页一看,好家伙,人家已经是博士了。。。 虽然接触躺平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真的像他说的这样躺平的话,应该是没法躺出一个博士学位的。。。 这篇纲领还提到了躺平学的行动方针,分三步走: 通篇纲领看下来,里面提到的大多数内容确实很佛系,但是有不少车轱辘话来回讲, 但无论是贴吧里选择躺平的老哥,还是开创了躺平学的博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无论生活怎么蹂躏他们,也不打算爬起来了。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段时间很火的丧文化和佛系青年,一个比较负能量,另一个则让佛系的年龄受众下降了。 这两种现象都可以看做是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妥协,以前的人可能还会装一下,而现在的年轻人则会直接跟你摊牌。 我就是烂 ▼ 而躺平就像是前两者具象化的表现,从一种心理和态度上升到了实际行动。 当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内卷时,这些人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别说内卷了,连工作都不一定有。 在这里并不提倡大家去躺平,无论这个选择看上去有多么佛系或者舒服,这都不是一个面对生活的最好的方式。 有许多人,他们也讨厌工作和催婚,但是他们仍然在努力赚钱或学习新技能,利用闲暇时间去创作和搞副业,大家都在努力和生活作斗争。 而这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相比之下,躺平真的是最乏味的生活方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