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留:感谢您分享的内容,此内容已被收录至 社区好贴/菲国攻略,奖励 1新博币 0积分
2003年12月5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取消在菲律宾暂时中止执行死刑的决定,理由是,目前菲律宾抢劫、绑架等犯罪行径日益泛滥。
关于死刑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待死刑的态度是:应该慎判,少杀。但是绝对不能废。原因能说出一堆,但是在这个问题下我只说一个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毒品的特殊性造成毒枭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毒品交易就是熟人生意,一个出名的大毒枭只要他活着,他可以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迅速建立一个制毒工厂。
大毒枭的可怕之处在于他有几个制毒团体人员的信息储备量。常年的毒品交易让他有了信任度,只要他活着,哪怕是在监狱里,仍旧可以指挥着下面人干活。而更可怕的是他脑子里那多年经营的销售网络。就像让各位马上去买包海洛因估计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哪里去买一样。毒品做出来后销售是重中之重。毒品销售只能依靠口口相传。而清楚明白这一切渠道的只有大毒枭。所以很多时候一个大毒枭死了就意味着整条销售渠道的关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尊敬的禁毒警察冒死去卧底的原因。
而一个大毒枭的作用就是他无须经历对方的审查就可以马上和对方交易。也就是可以迅速的建立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而任何一个销售渠道的破获和打击都需要我们警方付出生命代价。这种大毒枭唯一让他不再兴风作浪的办法就是杀了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我所提到的那些问题。一句暗语,七八个字,能证明身份,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位毒枭的名义来做事。但是如果这位毒枭死了就再也没有人会知道他脑子里的那个网络和与那些人接头的暗号了。各位应该没有在毒品泛滥区待过的经验。我有。我在非洲几个小国和缅甸待过一段时间,亲眼目睹什么叫毒品泛滥。在缅甸靠近金三角的地方卖香烟的店同时也卖冰毒和麻古。一袋冰毒三克左右,一百五十块钱。麻古五块钱一颗。赌博场上少量毒品可以当钱押注。赌桌旁边有一些小桌子,专门供输钱的人在旁边溜冰。
一般赌场到了半夜的时候就要开夜宵,夜宵一般就是冰毒。在那里主持公道的一般都是当地大毒贩子。只有他们说话才有份量,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武装力量。他们有钱,有人,有枪,做事风格彪悍,一旦利益被触犯报复起来不计后果。我亲眼看见七八个人冲进一家小卖部把老板拖出来在大街上打的半死,因为他从别人那里进货卖。你和流氓过招,只能比他更流氓。否则永远斗不过他。指望用写在纸上的法律来约束他们更是痴心妄想。谁都说一些大道理。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因为害怕伤及无辜而不敢动手会伤到更多的无辜。一直以来我们对西方媒体抱有一种肯定,认为他们总是公正的,客观的。但是我总相信一句话: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政治服务。我们能窥见真相的一瞬间仅仅在政治互相斗争时。西方认为杜特第亲中所以要敲打他。但是也不想为什么他要亲中。他之前亲美得到了什么?三千万美金买了一张废纸。美国没有来给他撑腰拿下南海控制权。禁毒是一场战争,战争最关键的是后勤。杜特第想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半途而废自己下台后横死街头他就必须要保障这场战争能坚持到胜利为止。举目望去,他能依靠谁?菲律宾现在需要的就是武器装备和资金援助。问西方要?别说能不能要到。即使要到了肯定也会有一堆限制。在战争时任何限制都是拿人命在维持。这种毒品泛滥的地方禁毒战争真是你死我活。毒贩子会充分让你明白什么叫“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国内一些人以为那些地方禁毒和我们一样。警察呼啦进去,然后毒贩子一个个的蹲在地上不敢动,能开几枪就能称的上是悍匪。
所以他们也同意西方的话语。认为人权是重要的,所有的一切必须要走程序。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习惯了一个强大而有力的政府。他们没有遇见过一个组织和团体的能力可以完全和政府相对抗而丝毫不落下风。但是他们却总是忽略当地人的看法。他们本土国民才更有发言权。菲律宾人民是支持这场战争的。只有生活在那里的人才清楚。任何的怜悯带来的都会是灾难。
即使菲律宾不亲华, 西方媒体同样会对菲律宾的禁毒行动表示谴责。原因超越了简单的地缘政治,而是直击西方媒体和民众的痛点:他们乐于看见第三世界国家糟糕的样子,以落后国家的痛苦作为猎奇性质的笑料,观众能产生一种凌驾于其上的优越感。
BBC有一档新闻专题节目,叫做Panorama,在三年前做过一期东南亚国家毒品问题的调查。节目整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反映东南亚国家毒品泛滥。记者采访戒毒所,镜头下的瘾君子不仅形容枯槁,而且神志不清。借着戒毒所看守的口来描述,阐明东南亚国家吸毒人口之多,毒品泛滥之严重,成瘾症状之惨,许多人即使能戒毒也丧失了生活能力。
2.记者跟拍当地警察扫毒。第一次警察跑空,毒贩没有按情报出现,记者立刻评论“当地警察的情报通常很不可靠,线人们为了奖赏胡乱提供线索,还经常冤枉好人”。第二次,警察抓到了一个街头的小毒贩,一顿暴打盘问,记者再评论“这里的警察热衷刑讯逼供,抓捕过程中经常侵犯人权”。然后回到看守所,记者拍摄肮脏而拥挤的牢房,评价道“这里的人权状况令人担忧,数不清的囚犯关在一起,许多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毒瘾发作时很容易丧命。警察抓了很多毒贩,但一直抓不到大毒枭,他们的能力值得质疑”。
3.采访一个在当地吸毒被抓起来的英国人。记者问他问什么吸毒,这个英国瘾君子答“这里人人都吸毒,毒品很便宜”,记者评论“许多从未接触过毒品的英国旅游者,都被当地环境诱惑,无意中吸毒”。
然后诱导这个英国人描述当地警察执法如何暴力,监牢条件如何之差,以及对比之下回到英国后受到的治疗多好多科学。记者结语“为了英国旅游者的人权,政府应当争取将在国外被判刑的英国瘾君子引渡回国,否则他们的健康和人权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最后总结,东南亚某国毒品泛滥很差,而抓毒贩的警察也很差。看完后,你觉得这个节目是在支持禁毒,还是在反对禁毒?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充分展现了东南亚国家如何之差,英国对比之下如何之好。第一部分,描述当地贩毒状况,给人以当地治安混乱,道德沦丧的印象,总之,这是一个失败的国家,和英国不能比。
不过,社会这么失败了,当地政府有没有作为呢?有的,但是,通过第二部分,观众体验到当地的国家机器也很差。这么一来,这个国家的民间社会和官方机器都很糟糕,彻底没希望呢。最后,在第三部分洗白跑去那里吸毒的英国人,意思是英国人本质都是无辜的,都是被当地恶劣的风俗沾染才犯错,把吸毒的行径推给当地社会。最后点题一下,强调相比之下英国的社会和国家机器多么的好,应该把我们的孩子接回家。但孩子在当地犯法了呀?没有关系,根据之前的印象,这个国家社会和执法都很操蛋,文明人不需要被这些不文明的法律所束缚,在英国人的人权面前,当地法律就是空气,犯了事也能回家。随便一个英国小混混都能不把东南亚当地法律当回事了,还不体现了英国的强大吗?英美的很多新闻和真人秀类节目都是这种套路,以折腾第三世界国家为乐,以揭人疮疤为猎奇。BBC,CNN,NBC这些还算好,至少能打出“自由,民主,人权”的大旗,不少商业性电视台的节目彻底就是恶心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甚至欧洲如西班牙,希腊这样的二线国家。比如,怂恿一群英国酒鬼去阿拉伯国家度假,偷偷给他们在房间里喝酒,让这群英国人在当地酒店大堂里发酒疯。然后,给他们一个挑战,在阿拉伯国家找卖私酒的,穿着苏格兰短裙突然露阴等等,全程中各种不断挑战当地文化底线。还有,组织一群卢瑟去北非度假,全程教唆他们赖账,能赖多少回英国就奖励多少,看谁能赖的最多。全程中各种霸王餐,睡酒店早上翻墙跑路,强行搭车不给钱等等,看着一路追着要账的当地人,比个不文明手势,最后还得意的来一句“British always get away”。
我相信,即使今天菲律宾还是亲欧美,禁毒手段多么文明人道,它都会被非议。因为这个国家就是被欧美媒体定位成失败国度,是猎奇笑料的来源地,是用来被观众们议论鄙视加嘲笑的素材,这和其内政外交毫无关系。如果描述菲律宾禁毒做的好,英美观众离开电视机,回头一看现实中在自己国家竟还有那么多明的暗的毒贩在涌动,那岂不是暗示欧美国家禁毒工作上不如菲律宾这么一个“失败国家”?媒体和观众能接受吗?不可能的。假如媒体真的以正面角度报道了菲律宾,暗中批评了欧美自己,“爱国”的观众们肯定不买账,一定会对报道团队口诛笔伐。我这里不想上升到去议论西方制度如何虚伪,也不想污名化“自由民主”,也不是要一棍子敲死所有的欧美记者和电视机前的普通人,只是想提一个人类颇为劣根的本性,即“见不得别人好”。
这种心态全球通用,不随国家所在和政治制度而变化,即使最高尚的个体也避免不了想去和别人比一比,别人比自己强就恼火,而别人不如自己就很高兴,嘴上安慰对方内心里却歧视的喜滋滋的。对自己充满尿性的报道,欧美记者和观众常以“言论自由”来辩护。我不是在否认新闻自由,东南亚国家闹毒品说明这个国家确实有问题,有问题就应该报道见光。但涉及社科类的报道应当保有严肃性,不能随便把别人生死的痛苦当作恶趣味,对自己同胞和外人都是如此。特别是报道异域文化时,应该考虑到对方历史和现实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都有你那么优越的条件轻言成功。如果真要认真报道毒品问题,就要深入阐述为什么当地人不种粮食而种大烟,是交通不遍运不出去?还是缺少指点不会正常种田?为什么当地警察人手不足专业不精,是经费不足,还是训练问题?当地毒贩怎么这么嚣张?枪哪里来的?一篇为秀优越而完全跑偏的新闻完全不能说是“言论自由”,是对自由的滥用,是用自由之名抵赖心中的龌龊,甚至它有损于自由在人心目中的威信,对其他想要严肃报道新闻的同僚也是伤害。下次再有这种动机龌龊的新闻,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反击,不要被“新闻自由”的光环晕倒,这种为了优越感而枉顾事实和是非的新闻在欧美民众间也越来越不受欢迎,youtube上涉及毒贩的视频里,媒体人都在反对死刑,下面评论里全是一片喊杀的差评。以人权和自由为名义搞挖苦人的事,玩多了迟早要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