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盲盒”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无论是线上各大电商、娱乐平台还是线下门店,都出现了大批盲盒爱好者的加入和入坑。
然而,作为目前最火的盲盒品牌——POP MART(泡泡玛特),从2010年初创立至今,从最初经营几年的亏损状态到扭亏为盈。
摘要:2020年12月11日,靠卖盲盒起家的泡泡玛特正式登陆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依据公开信息,泡泡玛特发行价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开盘涨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还是一家夫妻店。这名85后的创业家与他的妻子共持49.8%的股权,仅靠卖盲盒,一年净利润4.5亿。
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盲盒玩具,充其量只是一个摆设的玩具,为什么在短短10年内瞬间扭亏为盈,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呢?小编为大家来探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盲盒迷的心理探究分析
在整常盲盒策划营销中,首要的一定需要深度分析盲盒迷的各项个性。通过运用盲盒迷的用户特性来进行盲盒的营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首先,盲盒是什么?
一个看不见内容的盒子,其内部放置着不同的物品,消费者凭运气抽中商品。小小的盒子里装着不同的人物造型系列,在拆封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其次,它的本质和抽卡游戏类似,为了集齐一整套,或者收到稀有的隐藏款,有人会选择一次买一箱,再把不要的转手出去,有些人会选择找黄牛,价钱多高都要买下来。
如果按照一箱系列里有12盒,一盒按照12款娃娃来算,一次花 1000多块钱,抽到隐藏款的概率,只有 1/144。
这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话“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巧克力,如果不打开就永远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人生需要惊喜,现代年轻人讲究情调,喜欢给自己的生活制造小惊喜,而盲盒的这一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年轻人的这种猎奇心理。
关于盲盒主流用户的年龄段探究
盲盒消费客群为泛娱乐消费群体,年龄集中在为15-40岁之间,主力是被人们定义为Z世代(ACG,即漫画、动画、游戏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的95后人群。
盲盒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普遍较强,且消费特点表现为非功能化、消费的形式。
细分来看,盲盒消费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忠实粉丝”,他们受产品特殊机制影响,导致潜移默化地消费“成瘾”,导致在其中产生巨额消费。
比如:
天猫近期发布的一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数据中可以看出,潮玩手办的烧钱指数位列第一,成为95后年轻人中热度最高也最烧钱的爱好。仅在
天猫就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余元收集盲盒,其中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购买盲盒甚至耗资百万。
而另一部分则是想通过产品本身一些稀有“隐藏款”的特质在二手市场进行抄价。
比如:
某品牌隐藏款产品原价59元,在闲鱼却卖到2350元的高价,这吸引了一些人在市场流通中的“跟风投资”。
关于盲盒迷的心理探究
最近流行一句话,年轻人不炒房、炒盒。那么这些炒盒的盲盒迷心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商家为了提升自我品牌价值,寻求溢价空间,最直接的办法是人为的减少生产量,假装稀缺。这就是我们熟知“限量款”。那些少见的款式,比如全球限量4双的鞋,比如日本大品牌限量发售的裙子......就制造了稀缺效应。
虽然不买东西就不亏,但是打造出来的稀缺感,照样会引发一些人的焦虑:这个东西不买就没有了,涨价那么买不到巨亏......于是,饥饿营销、限量摇号的东西,就显得“真香”。
人会花大价钱买品牌溢价的东西,除了的确要用到以外,还因为人需要它背后代表的:面子工程。任何有价值或稀有珍贵的东西,只有发了朋友圈才有面子。
生活,就像是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当商家和黄牛为了塑造了这样的一套价值观时:追求金钱,追求奢靡,追求那些被制造的符号,你就可以过得比他们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买东西时,一味的追求品牌或产品的稀有特性,都会让消费者义无反顾的“下单”。
其实炒盲盒就是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
有人用大量金钱,去操控某款商品的价格,扫光之后高价卖出,自己再花钱全部扫光,如此重复。大家无法探究背后真正的操作,真以为有升值空间,纷纷以高价买入。一旦价格炒上去后,这些背后操作的人及时收手。这些高价接盘的人则将血本无归。
每个人都不相信自己是最后接盘的,眼看着网络上的三四十万元标价,不断上涨的流水,谁都没法冷静下来,一旦潮水褪去,才知道什么叫后悔。只是,“上头”的时候,谁都顾不上想后果。
所以,小编认为这些投机炒价盲盒的玩家就像是赌徒,高价买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只是想赚它一笔,一夜暴富。殊不知,这只是产生赌徒心理的开始。。。。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小鼠放到箱子里,当小鼠无意间碰到按钮时,就会掉下食物。
很快,老鼠就习得了这个规律,知道按钮有食物。
接着,食物才一分钟才掉落一次,老鼠很快就学会等待,如果食物没有了,老鼠也就停手了。
但如果食物是随机掉落的,老鼠不知道哪一次才会得到食物,就会疯狂按按按,一直坚持。
但是如果有人让你去按一个按钮,你可能不会理他。但如果面前有一个按钮,按下去就有机会得到一百万,你按不按?
所以不确定性的奖励,会让人产生更大的欲望。而付出少,预期回报大的事情,具有致命吸引力。
而这种心理的产生正如痴迷赌博的赌徒一样,一次赚了就希望下次再赚。
例如:
在一项研究里,两组人都拿到了彩票,一组是一个个派发的,另一组是自己抽彩票,中奖率都是一样的。
可是,那些自己抽彩票的人,对自己中奖的信心会更强。
人很难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因此,明知赚钱的概率可能只有 0.00001% ,也不愿放手。
就算翻车亏本,也总会觉得这次只是运气不好,下次一定能连本带利赚回来,俗称“上头”。
盲盒的成功上市离不开它的玩家赌徒心理:世上最深的恶意,是劝你再来一把。所以每个人都会觉得,成功的人那么多,下一个为什么不是自己呢?
最后,小编还是奉劝大家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不看风险只跟风买,和那些被成功学洗脑的人并无两样。盲目自信,到了欠债千万的级别,不可取。理性消费,理性投资,这种讲了几万次的道理,真的比你想象得更重要。如果你觉得自己赌性比较大,那就尽量避免接触抽卡型的消费和游戏,如果你属于能够把控自己的,小小试一试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