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知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句经典台词:“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直到今天,我终于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传遍朋友圈的那个揭露泰国旅游黑幕的纪录片《黑象》吗? 而这部短片的导演,在今年年初发布了一部新短片——《无底洞》 短片中,真实的记录着21世纪的「人间地狱」: 纵然生活让人绝望,死亡也会被当垃圾一样抛弃,但还是要坚信黑暗中也有“光” 短片开头出现的“警告”字眼令人误以为是什么恐怖惊悚镜头,但短片内容其实是别人的真实人生,真实得让人脊背发凉。 当你还在抱怨累得像条狗时,殊不知,跟那些出生在“地狱”的人来说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世间再苦,只要还活着,就该好好感谢现在的生活。 真实镜头下的马尼拉贫民窟人们的生活现状。 马尼拉是什么地方? 作为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在二战前和日本并肩称为亚洲最繁华的城市。如今,BBC却将它评为世界上最险恶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这里一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华裔富商和白人在这座城市里穿行。 而在富人区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却贫穷到超乎我们的想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马尼拉1600万人口中,有35%的人口,生活在贫民窟中。 “死人的别墅,活人的贫民窟。” 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评价马尼拉的贫富差距。 “死人的别墅,活人的贫民窟”因为马尼拉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华丽的华人墓地。 干净整齐的街道,种满花草的庭院,路牌、路标、路灯……一样不差。 有些豪华的墓地建筑里,甚至连空调、冰箱等日常用品都齐全了。 如果不是偶尔看到门前烧的纸钱,如果不是这里无人且阴森,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这其实是一个墓地。和马尼拉的贫民窟相比,这里绝对是一个别墅区。 而在贫富差距极大的贫民窟里,人们却将简陋的棚屋建在桥下、河边、铁轨边...... 总之一切能建造房屋的地方。 这算好的,有些家庭只是支了个帐篷就席地而睡,有些人则直接住在木箱里...... 还有人,直接住在墓地里 以“垃圾”为食 片中,Chao来到马尼拉最大的贫民窟——Happyland。 听名字好像很快乐的样子,在菲律宾语里音似“垃圾填埋场”。 当我们还在对食物挑三拣四时,他们只能吃一种叫做“pagpag”的食物,字面意思是“拍掉灰尘或污垢”。 然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食物只是掉地上脏了捡起来吃,而是这些都是从垃圾堆的残渣挑出来,然后进行二次烹饪的东西。 生活在马尼拉贫民窟的大多数穷人都以它为食。 每天凌晨三四点,当垃圾车将一袋垃圾扔进贫民窟时,那些等待很长时间的人会第一时间冲到车前,只为了能在脏、臭、细菌滋生的生活垃圾中找到可以吃的pagpag,带回家后在添加一些调味品,这又是一顿丰盛的饭菜。 不仅如此,拾荒者还会在碎渣中挑些好一点的骨头和碎肉,骨头将会以每袋20比索(约2.6元)的价格出售给农场,而上面的肉则可以留着自己吃。 在马尼拉的1600万人口中,35%生活在贫民窟,其中三分之二是儿童。 们不仅吃这样的“垃圾”,还喝着那些被污染的水,上厕所只能在袋子里解决。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寿命自然是很短,大多数人都没法慢慢老去。 甚至许多人从来没有住在过楼房,他们只住用铁皮或木头建造的“危房”,或者马旁边的木箱里。 只要有一个能遮盖的处所已是幸事。 这种生活就像一个无底洞,无限循环。 在马尼拉城市的外面曾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场,被称为“冒烟山”,每天都有垃圾在那边焚烧。 生存艰难仍渴望改变命运 在这里大约有25,000人都以垃圾为生,并且曾经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而且由于人口密集,连捡垃圾都存在“竞争”,能吃到好一点的“食物”都算是一种能力。 所以,别谈教育了,生存都困难。 这里的孩子也异常能吃苦,他们背着编织袋在垃圾中刨捡着,帮父母分担生活的重任。 没有抱怨和绝望,反而积极而单纯的活着,只要每天可以吃饱就够了。 死人为伴、吃剩饭、垃圾堆里长大,能活到成人,对很多菲律宾孩子来说都是奢望。 父母能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就是供他们好好学习英语,然后去做保姆,去香港做菲佣,这也是很多菲律宾穷人的目标。 但就做菲佣这条路,对大部分贫民来说也十分难以实现,很多菲律宾男孩早早地变成了“人妖”(Lady Boy),去声色场所中满足看客的各种扭曲欲望。 至于女孩子,就成为了雏妓,甚至很多幼女,都可以让客人花3美元对她上下其手。 以“男人天堂”著称的菲律宾,闪现着魔幻荒谬式的刺激——而这一切,仅仅能保证收入让家里人活得过今天。 贫民窟里有个叫朱西的,她和丈夫抚养了三个孩子,他们拼尽全力维持生存的同时还供养着孩子们上学。 还有一个家庭,有19口人,但在当地(在贫民窟)算是富裕人家。 这么多孩子要养活,即使忙碌一周,也只有18元人民币的收入,他们却很快乐,一家人在一起,有吃有欢乐。 大概,越是在绝境中生存的人,越知道知足常乐。 越是苦难的地方,越能看到人性的光辉闪耀。 他们的眼神里仍充满真挚的爱和对明天的向往,纵使身处泥潭,也要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啊。 好在, 现在有许多当地和国际组织在帮助他们在社区内建造免费的医疗场所、职业培训和学习中心。 尽管没有政府的支持,尽管没有媒体报道。 但这些热心的组织依然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而对挣扎贫困边缘的人而言,他们愿意抓住每一个希望。 如果说笑是治愈一切的良药,那就请开怀的大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