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用在出国的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信息和交通的发达让我们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出国梦,但异国他乡的钱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好挣吗?
国人的乡土观念一直很浓厚,绝大多数从故土家乡向他乡迁移的中国人,都是在外面打拼一段时间后,就衣锦还乡。出国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攒钱,寄回国内给老人看病、交孩子的学费,哪怕赚的不多,还坚持留在国外,答案有好几种,第一种无非是出来了,不混成个人样,怎么好意思回去,第二种是想回去,却再也回去了,而第三种则是说不上为什么,自己仿佛已经习惯了漂泊的感觉,心里没有了家这个概念,感觉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
其中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尽管到了国外发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但却从未放弃努力的同胞们。经常在抖音的评论上看到一句话,“人家那叫生活,我这叫活着”。可能人生就是这么讽刺吧,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但有的人靠自己辛勤打拼也成功了。
姨父在非洲工作,回国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过年大家都会问陈叔叔什么时候准备退休,停止自己在国外的漂泊生涯。 姨父总是说早着呢,趁自己还干得动就多赚点。大家都不再多问,因为我们都知道姨父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渴望做出一番事业,当年和他一起出国的人,早已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只有姨父的生活不甚如意,在国外工地工作受伤了,拿到赔偿金后休息了几年,可时间从来不会等任何人,后来姨父再次出国去了更为偏远的非洲国家,从头开始。
关于到底回不回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在这里成家立业,自然难以割舍这里的一切,而有人在这里尝尽各种心酸,心里有着数不清的疤痕,于是盼望着回国。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很特别,曾经我也以为,只要全家人在一起,哪里都可以是家,现在我明白了,即使最爱的人就在身边,但如果她不懂你,不理解你,你们实际上离得还是很远。真正让你觉得有家的感觉的,应该是让你心安的地方,觉得这里有美好的未来可以期待。
我身边很多人在听说我不愿回国后的第一想法是,我是不是在国外混地太差,不敢回国,也有人猜测我在国内有难言之隐。面对这些质疑,我都不会回复,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在国外经历了什么,不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国外漂泊时间里,我已经学会了独立,为自己的想法负责,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才明白,原来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不是每个出国的人最后都会回国,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去生活其实也可以很幸福。只要你踏实肯干,你完全有态度、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最后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