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LINQIAN711826,如有问题 可加微信免费咨询
菲律宾
这个国家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但是我相信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人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写写这个国家的原因,在去
菲律宾
之前,我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国家与
泰国
、
马来西亚
等国家一样适合长期生活。去了之后才发现并不这样,至少
马尼拉
不是。
菲律宾
这篇游记比较特殊,关于旅行部分记录的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
菲律宾
虽然没有很大,但是各种岛屿加在一起7000多个,而我去了十天只在三个城市短暂停留,其次没有与当地人做深入交流。
从斯里巴加湾到
马尼拉
依然是夜航,坐这个航班的旅客大都是在
文莱
打工的
菲律宾
人以及到
文莱
旅行的
菲律宾
游客,在机场也碰到了
菲律宾
华人以及
马来西亚
的华人大叔,华人大叔在
文莱
从事个人房屋工程建设,这次去
菲律宾
也是为了做生意,我说,我们是同行~ ,这个快六十岁的华人大叔从内而外散发着柔和与儒雅。
在斯里巴加湾机场等了六七个小时的飞机,期间一直都在与照片中的两个
菲律宾
女生聊天,一个是去
菲律宾
旅行的,一个是在
菲律宾
打工的,打工的这个女生这周日孩子过生日,所以特意赶回来,生日过后也会把孩子带到
文莱
工作生活。我们聊了很多,其中一个女孩儿说的英文我可以听懂,另外一个的口音太重,每次都会让她重复一遍,我们笑着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别。在快登机的时候她们问我
香港
最近是不是有些混乱到底为什么?我也只能利用自己从新闻上了解的内容简单告诉他们。
落坐飞机,华人大叔正好坐在我旁边,华人大叔中文还可以,他说他没去过
中国
,爷爷那一辈是从fuchow移民来的,他也提到
香港
问题,他说
香港
他去过,
台湾
也去过。我对华人大叔说,
香港
、
台湾
、
澳门
都是
中国
的,所以你去过
中国
了…...。其实这一路,不仅这一路,以前旅行的时候遇到很多外国人在关于
香港
、
台湾
的问题上也没办法搞得很清楚的,如果说
香港
已经回归了22年,国外人还以为它不属于
中国
,那向全世界人民好好普及这一问题就是我们旅行者的责任了。
菲律宾
的两个女生对我说,
菲律宾
不安全,有飞车党,一定要小心财物,去
菲律宾
旅行的那个妹子说,这两天我带你转一下
马尼拉
,了解下这个城市 (后来由于天气等问题,担心打扰到他们,就婉拒了)。
对于
菲律宾
,我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有意思、也暗中不平静的国家,是的,人生第一次踏入也快满街都是
中国
人的
菲律宾
了…...
你们知道吗,
菲律宾
有超过1亿的人口,其中100多万是华人,占比不足2%。而这不到2%的华人掌握了
菲律宾
百分之70%的经济,把控着
菲律宾
的经济命脉。从摆脱
西班牙
殖民(1898年)至今,在这片拥有7000多座岛屿的土地上,华人持续创造着财富神话。从银行、交通、烟草、医药,到地产、通讯、饮食、零售,
菲律宾
最主要的行业,基本都是华人企业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福布斯
菲律宾
富豪排行榜》显示,
菲律宾
排名前10的富豪中,有7位是华人;而该国最富有的3个人,全都是华人。华人在
菲律宾
经济领域的强势毋庸置疑。华人就是富人的代称,就连热门电视剧里都有相关情节——因为一眼看上去像华人,所以肯定很富有。
在
菲律宾
,有最
成功
的“华人六大班”之说,他们分别是施至成、陈永栽、郑少坚、吴奕辉、吴天恩、杨应琳这六位闽籍华侨华人管理的企业集团。“大班”,就是大老板、富豪的意思,与那些企业“大咖”相比,听上去更酷,地位更高。“华人六大班”,可以说是
菲律宾
经济的晴雨表,他们旗下的企业,影响着
菲律宾
的商业、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菲律宾
华商“六大班”,都是祖籍
中国
福建
,他们当中的每一位,都足以拍成一部精彩绝伦的电视连续剧。他们当中,有的白手起家,赤膊上阵;有的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家道中落;有的出生世家,打小就被寄予厚望;不管背景如何,这六位超级“大咖”,都是靠自己努力,创下商业传奇,成为大家族企业集团统帅。
简单给你们介绍两位华人富豪吧,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产业在旅行中与我们比较相关。
第一位当之无愧的就是施至成,去过
菲律宾
的人都是很多城市都有SM Mall吧,这个SM集团就是他的。老爷子今年一月份去世的,享年94岁。
施至成真的是白手起家从穷小子逆袭成
菲律宾
首富,历经波折终成“
东南亚
商王”的。当年7岁的施至成是跟随父母从
福建
逃难到
马尼拉
的,经营了一家杂货铺,施至成在这期间一边读书一边陪父母经营,但是在二战期间,这家杂货铺着火成了一片废墟。二战后,商品极度匮乏,施至成发现
菲律宾
鞋业市场一片空白,做起来倒卖鞋子的生意。靠着卖鞋赚得了第一桶金。
随着时间推移,在1958年成立ShoeMart公司,这也是后来SM商城的雏型。1972年,小鞋店变成了百货商场。1975年,SM的品牌正式打响了。1974年,他进军房地产,在
马尼拉
的马卡迪区开发了高层公寓楼和联排别墅。1976年,他还买下了一家银行,主要是为ShoeMart的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1996年,这家银行获得了商业贷款资质,并更名为
菲律宾
金融银行,如今已是
菲律宾
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到现在为止SM集团由7家上市公司组成,也是
菲律宾
最大上市公司之一。
随着
中国
改革开放的深入,施至成回到
中国
进行投资,在
厦门
投资建立了第一家SM商城,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SM商城在
中国
进入了
厦门
、
晋江
、
苏州
、
成都
、
重庆
、
淄博
、
天津
、
新乡
、
常州
、
扬州
等十个城市。最为引人关注的是
天津
SM城市购物广场,其建筑面积达到5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体纯商业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
马尼拉
的SM mall是
亚洲
最大的购物中心综合体。
马尼拉
SM mall
SM mall 里面的超市
第二位华人首富是陈觉中,可能你对他陌生,但是你绝对不陌生他的店,这两家店在
菲律宾
到处都是,价格便宜而且很好吃,一个是超群,另一个就是快乐蜂,甚至我一直觉得在
菲律宾
这两家店受欢迎程度超过麦当劳与肯德基,还有他现在也是
永和
大王的新老板了。
陈觉中
超群快餐
快乐蜂快餐
有不同套餐可选
这个是快乐蜂的意面,加可乐一份不到十元人民币。主要是相当好吃。
关于陈觉中的成长经历要比施至成幸福得多,陈觉中的父亲是
福建
晋江
人,在还不到13岁的时候,就只身来到
菲律宾
马尼拉
打工。先是在一家餐馆打杂,后当厨师。上世纪60年代,陈觉中的父亲开了一家中式餐馆。当时,餐馆硬件条件并不好,还时常会漏雨,但由于陈爸爸手艺好,为人和善,吸引了不少客人。陈觉中说:“父亲常说,如果是做裁缝的,衣服要做得好看;如果是做餐饮的,味道一定要好。”
陈觉中小时候上学之余经常和弟弟在餐馆帮父亲干活,对于做菜自然十分在行。长大后的陈觉中萌发了做餐饮的想法。1975年,他从圣·汤姆斯大学毕业后开设了一家冰淇淋店,1978年,时值
菲律宾
经济萧条时期,陈觉中把冰激凌店改为
汉堡
包店,专卖
三明
治和
汉堡
包,突破困境,生意再现生机。陈觉中又赴
美国
对各式快餐连锁店考察了3个月,学到不少连锁行业知识,回菲后将
汉堡
店改为快餐连锁店,正式成立快乐蜂公司,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快乐蜂。1981年,快乐蜂的门店扩张到了11家。 慢慢的,在经历了与麦当劳争夺战,收购了格林威治披萨、超群等公司后,现今快乐蜂集团如今已在
菲律宾
当地以及海外拥有逾1000家门店,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快餐界龙头老大。
一不小心闲扯了这么多,继续游记,我的第一站就是
马尼拉
,
菲律宾
的首都。
正值
东南亚
雨季,每一次的飞机都在阴雨中起飞、阴雨中降落。
对于
马尼拉
我还没想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去形容它,
菲律宾
在历史中曾经被
西班牙
以及
美国
统治过,当然
日本
还在这个国家掺合了几年,如今的
菲律宾
在生活信仰上处处留有
西班牙
以及
美国
的痕迹。
我肯定不是朋友圈早批来菲旅行的人,毕竟
长滩岛
这么出名,写
菲律宾
的游记也麻烦大家指正,
马尼拉
一共呆了四天,对如此大的城市来说只能算一瞥。
落地
马尼拉
机场,询问机场工作人员如何巴士到市区,没有一个人告诉我,都说只能打车,事实证明是有的,我不信邪,坐上吉普尼走了一段距离没有找到去旅馆的路线。由于手机没网络,再加上拖着坏了的拉杆箱且一夜未睡只能屈服打的士,帮助我的是一个初中生,在上班高峰期快上学迟到的情况下用grab帮我叫了拼车,等了近十分钟司机才到,机场到旅馆6公里的距离开了一个半小时车费30人民币,后来碰到一个
中国
女孩说她从机场到这边花了100人民币,打车是真的蛮贵的。
从机场出来第一次坐了吉普尼
入住旅馆,实在太困,一觉睡到下午三点多,准备起来觅食。在我还没来
菲律宾
之前对
菲律宾
的印象只有一个:我们老板家的佣人是菲佣月薪5000人民币。当然很多人来菲旅行我还是知道的,既然这么多人来菲旅行,那菲应该是安全的,但是当我一出旅馆,一入大街顿时感觉情况不是太乐观,(后来我才知道我住在makati红灯区)看似正常的街道却感觉隐藏着不平静,我一路寻找中餐馆,倒是不难找,很多家,但是汇率都很差,每到一家中餐馆我都会问老板这里的治安怎么样,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有人说makati是
马尼拉
最安全的区,有人说这里太乱了不要一个人出去。得不到准确答案,那我就自己来感知吧。
makati街头
makati这边物价相对较高,我在seven eleven买了便餐回旅馆吃,在旅馆二楼酒吧的阳台上碰到一个
中国
人。他问我:
中国
人吗,我说是的,他说来干嘛?我说来旅行,他说一个人吗?我说是的。这个人故作老练样的掐断了烟头,头也不回的留下一句:赶紧回家吧?然后就走了。我生平讨厌的人比较多,这种就属于我讨厌的那一类,我追上去,对他说:你给我说清楚,我最讨厌你这种危言耸听的人,你这话什么意思?此时正好进电梯,电梯里面还有一个
中国
人,这个人直接转头对那个
中国
人说:这女孩跟昨天那女孩儿一样。这话真心让我忍不了了,好在这个电梯很小容纳三个人正好,四个人就有些挤,我直接挡在门口,对他说:今天你要是不把话说清楚,故弄玄虚的,妄想从这个电梯下去,你是觉得自己很老练,对这个国家很了解?你要是知道危险就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避免,你搞这套是我最讨厌的。可能他被吓到了,就说,这边抢手机偷手机的很多,人命也不值钱,两三万就可以买一条,深夜警察也会变身劫匪,昨天那女孩被下药,幸运的是只丢了钱包,今天已经回家了,所以让我回家。我说,你要是早点儿这么正常该多好!也许
马尼拉
真的有些不安全吧。那天黑之后我还是不要乱走了。
这边便利店提供的都是纸袋子
有没有很像老友记公寓
第二天计划是去
西班牙
老城区转一下,十点多出门,就能看到很多
菲律宾
女孩在站街拉客。遇到男人都会招手,有些穿着很是暴露。其实夜晚之下更是严重,我所在的旅馆附近,外国人很多,有时候会看到一个老外一只手牵着一个女孩儿、后面还跟着一个女孩儿。当然一个老外带着一个
菲律宾
女孩儿在这边是很常见的。作为天主教国家,
菲律宾
法律禁止妇女堕胎,相关性教育又不够普及,每年都有大量的混血儿童诞生。大街上经常会看见很多小孩子在乞讨,睡在马路上,这些孩子很多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知道他的父亲是谁,甚至母亲是谁。基督徒的信仰也是不允许堕胎的,但是如果问我这种情况下如何回答,我可能也会说堕胎吧。我没有权利剥夺你出生活着的权利,但是这样活着太辛苦了,心不忍。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3年的台风“海燕”,据非官方统计者这场台风带走了
菲律宾
10000人的生命,使大约400万人流离失所。它是有记载以来威力最强的热带气旋。在台风“海燕”结束一个月后,联合国人口基金估计,约有5000名女性遭受到性暴力。
美国
国务院负责打击
菲律宾
人口贩运部门的负责人达琳·帕哈里托将台风“海燕”肆虐过后的场景描述为“人贩子的盛宴”。也因为这场台风,很多女性为了生活不得不进入红灯区进行交易。
今天乘坐吉普尼如下图:姑且认为是一对兄妹吧,当吉普尼停车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儿直接上车了,在每个乘客手里发了一个信封,然后就坐在后座门口唱歌,司机也任他这样不去管她。在车马上要开走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追上来挂在门外,就这样走了好几站。最开始我以为她是要出售信封,后来看车上一个当地人往信封里塞了硬币,我才知道是乞讨,这种体面的乞讨方式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几站后,小女孩收起来了信封,跟小男孩下车了。下车后的小女孩熟练的往草丛里吐了一口痰,之后就像考了高分的小学生要等着老师表扬一样把信封递给了小男孩,这小男孩拆开信封就开始数起了钱币…
(视频也放在下面了)
吉普尼是
马尼拉
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这种车是二战后美军在
菲律宾
丢弃的吉普车,当地人将吉普车的车身加长并进行涂鸦,把车斗的后部打开,作为乘客上车的入口,然后开到街上拉载客人,就变成了如今的“吉普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吉普尼”依然是这座城市里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吉普尼”归私人所有,司机一人兼任老板,售票,驾驶,每辆车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或就是主人的名字,或寄托主人的情感,或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真可谓废物利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吉普尼车每辆都不一样,花花绿绿的很好看。乘坐吉普尼在
马尼拉
市区内游玩兜风,充满乐趣,非常值得体验,但是需要看好钱包。票价基本就是9比索,一块多人民币。“吉普尼”没有站牌,但每辆车都有自己固定的线路,线路就写在车子的侧面。从载客方式上看,“吉普尼”有点类似
中国
的小巴,乘客招手即可上车,下车时则只需用手敲敲铁皮车顶。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说,“吉普尼”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白天是他们挣钱的工具,晚上就是他们的房子,他们生活的家。这几天我都有乘坐它,但是吉普尼司机也大都不识字,交流起来很困难,想要准确到达目的地还是得需要点儿本事。在这里推荐一个软件,拿着这个软件
马尼拉
所有的路线都可以到达,这个APP就是sakay.ph。下图就是吉普尼,一台车坐二十三四个人最多,根据长短乘坐的人数不同。红绿灯停下来的时候也可以随时下车,没有门,没有窗户,但是很炫酷。
马尼拉
有轻轨,一共有LRT 1、LRT2、MRT3三条线,并且有独立的女性车厢。遇到上下班高峰期人多到不行,看下图,我赶上了一次下班高峰期,车站里面还没有空调,平均一趟车等的时间要十分钟简直能把人热死,票价不贵两三块人民币,好在捷运里面有空调,据说2025会建成一条地铁连接Bonifacio Global City和Makati City,两个
马尼拉
最繁华的商业区。
女性车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