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我从澳洲的
布里斯班
出发前往
斐济
,在其中一座叫Taveuni的海岛上呆了几日,跟着一名当地潜导Tina在附近的潜点玩了三四次水肺潜水。当时正处人生的低潮期,
斐济
也处在雨季,一天中总有点阵雨,并不总是阳光明媚。最终形成的记忆就是耳边不断循环的莫文蔚的《境外》,还有沿海公路上的阳光和风。
斐济
塔韦乌尼岛
塔韦乌尼岛
再次登陆海岛,已是三年以后的2019年2月,趁着春节的假期我去了
菲律宾
,在
薄荷岛
附属的
邦劳
岛上(Panglao Island)跟着
香港
自由潜水记录保持者Leo学习PADI的Free Diver课程。从在
泰国
穿着救生衣浮潜开始,学游泳、考水肺到学自由潜水再去追鲸,算是我给自己设定的学习路径和终极目标。
邦劳
书上说“人类是一种拥有神奇痊愈能力的生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痊愈,但一定会痊愈——这番道理是我们受过伤,变成中年人之后才终于明白的”。
邦劳
我确定自己已经痊愈,但却是在自由潜水学习过程中才把另一部分的自己记起。自由潜水的妙处也在于此,你会有更多机会审视自己——无论在静态闭气、动态平潜的过程中还是在攀绳下潜的时刻,一遍遍地检查自己身体,从脖子到肩膀、双臂、腰腹、双腿、脚踝……,只有在你用头脑控制身体,并令它克服将头没入水中天生的恐惧感,完全放松自我的时候才有可能使目标变得更容易达成。
(不知为何,我发现自己居然翘着兰花指。可怕

)
在泳池里,在有安全员陪同的情况下,我可以令自己放松身体,实现1分40多秒的静态闭气,也可以轻松完成25米动态平潜;在海里,抛开对深度的追求,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的放松、对每次下潜动作的分析及动作效能的提高上,我轻松下到16米的深度。从我所学的课程要求来说,我超出了6米。加上我是天生法兰佐,可以不用腹部力量而轻松做通耳压,还有一位专注于潜水本身,内心淡定有定力的教练引导,令整个Free Diver的学习更多的像是在重新肯定自己。
邦劳
(学习过程中还遇到了
中国
男子自由潜水记录保持者王奥林,淡定如我竟然跑去求合影

)
也正是因为PADI的Free Diver课程完成得如此轻松自然,为我后续的“作”埋下了伏笔——既然自由潜水这么容易,那么不如趁国庆假期跟着Leo考个更高阶?AIDA
三星
?那是什么?有哪些学习内容?我需要达到什么要求?……
“学渣”般的AIDA三星课程初体验
9月30日凌晨的飞机从
广州
出发,到达
马尼拉
是凌晨三点多,不要说妞姐,就是老娘也是一肚子火大,晕晕乎乎地遇上宰客的司机也无所谓,只求快点去酒店睡一会儿,再飞
塔比拉兰
。
10月1日一早八点半,集合,出海海训?!自春节一别就没下过海的我,即使内心慌张,也还懂得令自己佯装冷静地热身,去试着找回对海水的感觉、对自己的信任。一同学习
三星
的是一个来自
云南
的姑娘MOMO,她的每次下潜状态都特别稳定,热身三两次后已经开始下深度了。虽然是刚刚认识,可是看她的动作完成、对教练指导的理解和执行,我发现MOMO身上有我特别欣赏的特质——沉着、冷静、强大的执行力。
我就不一样了,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状态。
  
深度当然是没有办法追求了,但即使是每次下潜后的自我分析总结我都做不出来——既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谈不上要如何改进了。到第二天结束,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鼻腔分泌物影响导致右边耳压很难做通,进而影响我的下潜和状态找回。
自由潜水这项运动,有时候真有点“看天吃饭”的意思。——一旦耳压做不通,其他什么都别想了。
第三天,我开始有意识地调高空调温度,并在海训过程中运用瑜伽的净化呼吸法清理鼻腔分泌物,耳压状况开始好转。最大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在踢蹼下潜的过程中与导引绳保持适当的关系。
其中一潜,据说我不止是撞绳子,我差不多是连撞带拽地拖着导引绳各种跑。不知道自己下潜到底烂成什么样,我试探地问Leo可不可以把我的下潜情况演示出来,他还真是repeat了,而且特别认真地把关键点演了两遍!MOMO跟我俩人儿跟看戏似的趴在水面含着呼吸管笑了半天。这个家伙做什么都认真,即使演示我的错误也是毫不含糊,我还能说什么?我只觉得自己此次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我不应该把珍贵的假期拿来受虐,拿来吃民工餐,我决定这次努力通过能达标的项目,24米的踢蹼下潜是做不到了,无法完成的都等下次再来补考吧。
这天下午除了海训,我们还相当幸运地偶遇一只鲸鲨,远处天边出现了半道荧光粉居多的彩虹,海训结束上岸时天似火烧,大家趁着晚霞拍了夕阳中的合影。这天晚上我和MOMO开始进行二氧化碳耐受考核——现在回过头看看,似乎所有的转折也是在这晚发生的。
邦劳
失败点也是转折点:
(左边两个就是我和MOMO在奋笔疾书)
根据前一天我们在理论考试过程中设定的二氧化碳耐受表,MOMO和我决定就照这个来进行动态平游的二氧化碳耐受考核。当时Leo对此表示了片刻的迟疑(试过以后才明白他的迟疑代表着什么)。
呼吸次数(次) 距离(米) 每组(个)
12 25 4
10 25 4
8 25 4
7 25 4
6 25 4
对自由潜水有一定概念的人看这个表就知道,以两个平日里憎恶运动的女生的水平来做,至少从这个表的后半程开始,肯定会进行得异常辛苦。虽然当时我隐隐感觉这个耐受表会有难度,但却并没有具体概念,一直到我们试过之后。
当晚,考核以失败告终。MOMO与我双双半途放弃。怎么来形容呢?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句话:太难了!实在是太难了!——随着动态平游距离的累积,二氧化碳在身体里也不断累积,而呼吸的次数却在不断减少,呼吸欲望会令人失了分寸,你强烈想要赶紧游完眼前这25米,你感觉自己快要溺毙于泳池,于是你开始本能地拼命踢动脚蹼,妄图以此加快抵达终点可以进行呼吸换气,甚至有一瞬间,我在池底绝望地踢蹼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想“不知道这里有没有CPR配备”。MOMO在半道上直接趴泳池旁边尝试换气,而我在完成第三组第二个25米之后也放弃了,二氧化碳几乎把我们逼疯,加上俩人儿都属于保守型潜水员,哈哈哈哈哈哈哈,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俩都挺惜命的,生怕自己毙命于此,尽力而为但绝不勉强(感觉我很能360度无死角夸奖自己)。站在泳池里,我深深地怀疑自己到底在干嘛?我是不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我玩这样的运动是对的还是错的?……
邦劳
(上图来自二星宝宝澄栀的分享,本图代表了我们内心的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