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留:感谢您分享的内容,此内容已被收录至 社区好贴/菲国攻略,奖励 20新博币 0积分
本帖最后由 joker@ 于 2019-7-9 15:03 编辑
正在构思我的新文章内容找找资料时,看到一篇文章,emmmm~~觉得说的东西,挺值得讨论的,于是乎来分享下下,文章的标题:这届年轻人花钱时,根本不讲道理
引文:
都市新穷人,指的是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存款无几;宁愿生活上缩衣节食,但精致上不能打折的猪猪男孩/女孩们。
都市中的新穷人
近日,有一个大型零售商的boss私下跟我讲了一个概念——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什么意思呢?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
他公司有一个员工刚去韩国休完年假,回来时,旅行包里一顶帽子990、一条裤子6000+,而且发到朋友圈里生怕别人不知道。
可是,boss推荐这位员工一套商务课程99元,员工嫌贵,只愿意花5块钱到淘宝上买一套盗版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更喜欢用“都市中的新穷人”来描述。
TA们挣钱不少,但花得更多,频繁出入高档办公场所,追求品质、追随时尚,外表光鲜,但存款极少,甚至要靠信用卡来维持支出。
结果,很多在5A写字楼里上班的,没有一些送外卖的有钱。
仔细想想,这似乎也不只是钱的问题。
今年2月,我到上海办事期间,亲眼看到大队人马在星巴克店门口排队,要买一个什么杯子。
朋友告诉我那是一款“猫爪杯”,光看外表感觉也就是一款普通的玻璃杯,只不过杯子内部有一个猫爪设计。听说,为了买到这个杯子,很多人睡在星巴克门口,甚至有人大打出手,差一点砸了星巴克的店。
很久以前,我就听Papi酱说过,现在年轻人买东西多么不讲道理。
场景一
“吃日料去吗?人均200”“去!”
“吃火锅去吗?人均100”
“去!”
“吃烤串去吗?人均50”
“去!”
“外卖20:抢钱啊!”
场景二
买青菜一路从6.5杀价到6.2,还是觉得不够便宜,甩手走人。
买口红,500?1000?实在不行用“花呗”支付。
生活上可以节衣缩食,“精致”上不能打折。
新一代人的精神气质变了,现在观念要与时俱进。“精致主义”已渐成潮流,你我无法独善其身,精致消费已经成为这一代人构建身份认同的渠道。
最近,很多数据都显示:85后还是存钱的、90后不存钱、95后敢借钱。
汇丰银行公布了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按90后人口总数1.715亿来算,这一代人负债总额高达22万亿元。花呗用户中,90后年轻人占比47.25%,平均每4个90后,就有一个会开通花呗,而把花呗作为支付方式的人群里,90后超过四成。
《彭博商业周刊》更有一个颠覆常识的商业洞察:中国的95后是富养的,美国的95后是穷养的——中国95后和00后的消费额在中国家庭整体收入里能占到15%,但是美国这个比例只有4%。
中国这个群体,仅仅花在奢侈消费(比如苹果手机、出境旅行等)上的钱,平均每人每年能达到4万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而且中国95后、00后的储蓄率比美国、英国、法国、巴西等等这些国家的同代人都要低,完全逆转了上几代人世界第一高储蓄率的状况。
尤其是上一代人越来越想不通,一些网红快餐、网红冰淇淋50元、100元,年轻人排队买,超市里5元、10元的冰淇淋可以在冰柜里安然度过整个夏天。
我看到一些电商数据,诸如飞利浦电动牙刷、激光虚拟键盘、Bose耳机、戴森吹风机和吸尘机等等网红产品,功能没啥特别,就是贵,属于“小商品中的奢侈品”,但这些恰恰是买不起大件(房、车)的年轻人选择自己承受范围内最贵的商品,来制造一种内心的安慰。
他们不富有,甚至负债很多,但仍不愿忍受平庸的产品、粗糙的生活。
总结:
emmmmm~~~活法不同,但想到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想要赚钱的那份初心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