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留:感谢您分享的内容,此内容已被收录至 社区好贴/菲国攻略,奖励 20新博币 30积分
前言:
本篇文章所有思路均有借鉴他人思路!
但是同时谴责某些怀着不良用心的人,知识是无罪的,但是希望大家遵守法律、爱国、爱党!
既然是要保护自己的电脑隐私,那么就要对自己电脑运行的所有软件进行严格的筛选!
1、WEB和软件怎么选
第一种:仅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不提供软件(只有网页没有提供应用程序的)
第二种:仅提供应用软件,不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单机软件)
第三种:两者都提供(百度、腾讯、Google、Apple)
按照收集信息的能力排序:第3种 > 第2种 > 第1种
为什么第2种 大于 第1种?因为软件是安装到你的操作系统中的,从技术上讲不但可以访问你的文件系统,而且可以获取你操作系统中的很多信息。
相对而言,纯 Web 的应用就安全得多。
SO,能用纯 Web 搞定的,尽量不要装软件。
2、非商业软件和商业软件怎么选
如果某个商业公司具有很大的用户群,那么该公司【很有可能】收集用户的行为。
原因在于:数据挖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收集大量用户的行为,有可能带来商业利益,这对商业公司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举例:马爸爸在某次采访说过,通过大数据可以知道全国哪个地区的女性杯罩最大
国内所有大公司都有收集用户大数据,不信你去看大公司的招聘职位是不是有大数据分析师~
所以,尽量用非营利机构的软件和服务。
有些看官可能有一个错觉——以为非营利机构搞出来的东西不如商业公司。
其实这是不一定滴!
比如非营利组织 Mozilla 开发的 Firefox 在功能上要好于微软的 IE。
比如非营利的维基百科是全球最好的在线百科(远远好于百度百科,百度百科的【中立性】很差)。
3、软件选择国外还是国内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息监控审查系统,比如:棱镜门事件(没听过的自行Google)
所有的聊天工具的服务器都会被部署监控模块,不管哪个国家。
肯定有看官问,我用端对端加密的聊天软件不就好了?这个想法很危险~我会在后面的帖子讲到
我的观点是,你不想被哪个国家信息监控审查就不要用该国的软件。
刚才说了,如果某个功能可以用纯 Web 搞定,就尽量不要装软件。但是有很多东西是纯 Web 搞不定,你不得不装软件。
这时候如何防范捏?请看如下的应用软件的类型对比。
4、开源软件VS闭源软件
开源软件就是说该软件的源代码是公开的。
通常而言,“开源软件”好于“闭源软件”。因为源代码公开,如果软件带有后门或偷窥隐私的行为,就比较容易被发现。(但是也有例外,曾经发生过开源软件的后门长期未被发现的案例,比如 Borland 的 InterBase 后门)
相对而言,“闭源软件”由于没有公开源代码,要发现其后门或偷窥隐私的行为,就比较难(只能通过监控软件行为来发现)。
所以,尽量使用“开源软件”以防止后门和偷窥隐私。
根据上述的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尽量使用名气大的非营利的 IT 机构提供的软件和服务
举例:比如选浏览器的话,Firefox(在隐私保护方面)比“Chrome、IE、Safari”更靠谱,因为 Mozilla 是非营利机构,而“Google、微软、苹果”都是商业公司。
5、单机软件 VS 网络软件
所谓的“单机软件”就是说:该软件不访问网络,使用该软件不需要联网;反之,“网络软件”在使用的时候会访问网络。
在保护隐私方面,单机软件好于网络软件。
举例:某些输入法都会联网并且上传用户输入记录(在线词库功能)
那些在线同步词库的输入法就会泄露你的隐私。因为输入法的提供商可以根据词频分析,推测你平时经常输入哪些内容。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你的职业、你的喜好、等等。
某些时候、你打过的字就会成为你的铁证~
所以,如果软件本身的用途跟网络无关,那就尽量选“单机软件”。
6、绿色软件 VS 非绿色软件
所谓的“绿色软件”,就是无需安装,也无需依赖管理员权限的软件。
反之,“非绿色软件”要么需要安装,要么需要管理员才可以运行。
要避免使用高权限用户,技巧之一就是:尽量用绿色软件。
7、上网的类型
这个不用说了,你们基本用不到,大概提一下。
按照收集信息的能力排序:“有中心”(C/S)>“半中心”(C/S与P2P混合)>“无中心”(P2P)。
根据上述的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优先使用开源的,绿色的软件。如果软件本身的用途跟网络无关,那就尽量选“单机软件”。
比如选浏览器的话,Firefox(在隐私保护方面,要选国际版www.mozilla.org,如果是跳去别的域名都是代理版本请勿下载)
比“Chrome、IE、Safari”更靠谱,因为 Mozilla 是非营利机构,而“Google、微软、苹果”都是商业公司。
当一个国家机器跟一个商业公司要一个用户的数据的时候,为了公司的商业利益,我相信任何一个公司都会提供。特别是某些聊天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