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婚恋观永远是自带热搜体质的话题。无论时代怎样变更,婚恋观永远可以万变不离其宗的衍生出无数话题。
没想到在另一个国度的菲律宾,“婚恋观”同样也是个神奇的命题。
排除“娶菲律宾女孩等于娶她一家人”“无关长久,及时行乐”这些大众对菲律宾婚恋观的普遍认知以外。关于菲律宾的婚恋观,其实还有更多多元化地方值得我们探讨。
为了让大家无缝对接到其中,就容我先给大家介绍今天要登场的人物——那些年我接触过的菲律宾人。
◆ 职员A,医疗咨询公司翻译,30岁单身女性,曾在日本冲绳工作四年。家中三兄妹。父亲工程师母亲医生,典型中产阶级。
◆ 医生B,医院医生。主治医师,估计30岁左右,单身女性,马尼拉地区中著名私营医院的医生。收入达到中产阶级水平。
◆ 教师C,所学习的英语学校的教师,大约25岁到30岁之间,单身男性。在美国曾拿全奖学习过两年。父母皆知识分子,典型中产,家中有一妹妹。 员工D,E,F,是所在公司的财务课的年轻员工。菲律宾普通市民家庭出身。均为25岁左右的女性,即将结婚或已婚。家里一般三兄妹以上。
◆ 司机G,30岁多一点,男性。有两个孩子,“二婚”,现在与妻子和孩子一同居住。
◆ 司机H,41岁,男性,有三个孩子,“二婚”,现在与妻子和孩子一同居住。
今天的记事,就是将与上述成员的交流中所了解的一些基本背景知识,基本观点,以及相应的原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想必可以作为菲律宾人婚姻观的大致缩影。
这里需要介绍一个大背景,菲律宾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天主教给这个国家的影响十分巨大。首先,这个国家无法实行计划生育,政府连推广一下“一个家庭只生三个的好”,都会受到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生育和养育后代在不少教徒心中依然是重大的责任。
其次,天主教基本不允许离婚,也就是说,在菲律宾,只要结婚了就无法离婚,所有在教会证婚过的信徒,无论自己愿不愿意,都必须“白头偕老”。
在一个天主教社会中,是否结婚的标志,依然是是否在教堂举行了由神父所主持的仪式,而非是否在政府机构登记了结婚。理解了这些,接下来所阐述的各种现象,才能够得以解释。
而关于登场人物的阶层,我姑且简单地将前面所列举的各位登场人物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A,B,C,出身于菲律宾的中产家庭。在菲律宾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第二类则为D,E,F,G,H,在菲律宾处于相对平民的阶层,一般也接受了高中到大学的教育,但并非精英教育,本身也出身平民。这两类人的婚姻观的区别,正反映出菲律宾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同选择。
在这些前提之下,菲律宾社会产生了一些在我看来十分有特性的现象,接下来一一开扒。
第一,非婚同居,组成家庭者甚多
由于天主教不允许离婚,所以很多人选择不结婚,但是在一起生活,相互之间也称呼伴侣为妻子和丈夫。而且也生育和养育子女。对于普通平民来说,不结婚的原因除了不允许离婚之外,结婚需要花费一笔巨大的费用也是其选择不结婚的重要原因。
在菲律宾,别说结婚这样的事情,就连小孩周岁生日等,也必须邀请各种亲戚齐聚一堂,经常是一次这样的活动,就会花费掉一个壮年男性劳动力半个月的可支配收入。
而正式的结婚,则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大摆宴席之外,各种教会支出等也层出不穷。普通人结不起婚,也离不起婚,所以干脆不结婚,反正不结婚也可以同居,也可以生孩子,这种现象到处都是,社会舆论对此也没有抨击。
我上述的两个司机G和H,现在都处于与第二任“妻子”在一起生活的状态。两者都与第一任妻子没有正式的婚姻关系,都是与第一任妻子分开数年后再与第二任妻子进行生活。与第二任妻子都没有再生育,但是都在与第二任妻子一起养育小孩。
员工D和E,正在分别张罗今年11月份和明年1月份的自己的婚姻。两者因为都准备要到教堂进行正式的结婚,因此现在都在积攒结婚所需要的费用。可见,结婚难不仅在中国,在菲律宾也是个大问题。
第二,婚姻不稳定程度高,实际分居者甚多
之前职员A一起聊了很多关于菲律宾的婚姻情况的问题。A告诉我,在菲律宾,有相当多的单亲妈妈,因为在农村和在城市平民社区,有不少没有养育后代的责任意识的男生,在让女朋友怀孕以后,就扬长而去。
当我问道这个比率有多高的时候,她说以她的感觉,应该有10%左右吧。并且举出了两个她圈子内的单亲妈妈的例子。虽然这个比率只是其一家之言,但是也可以看出在菲律宾的这种非正式婚姻导致的婚姻稳定度不高的严重状况,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除了男生没责任心的情况存在外,女性变心的情况也并非鲜见。司机G和司机H,两人是好友,除了住的近之外,两者在婚姻上的一些共同经历也使得两者的关系更紧密。
两者都在中东做过两年的司机,一个在迪拜,一个在卡塔尔。两者的第一任妻子,都是在丈夫长期在外工作期间,与小鲜肉相好,用丈夫在海外挣得的辛苦钱**鲜肉。后来被邻居发现,愤而分手的。
而对于有能力且已经结婚的中产阶级,实际离婚者也并不少见。职员A就提到其自身的父母就已经处于形同于离婚的状态,目前分别在不同国家生活。而老师C也提到,自己认识的人中也有实际处于婚恋关系破裂状态的人,只不过教会上无法离婚而没有办理离婚手续罢了。
第三,婚姻的意义,不同的受教育人群中有差异
我在与D,E,F等员工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到我在日本的同事中,男生有四五十岁未婚的,女生也有四十左右仍未婚的,还有虽然结婚了但是没有孩子也不打算要孩子的,而且这些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等这些现象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惊讶。
由此可见,结婚这件事情,即使不是正式的结婚,而是一起过日子这件事情,无论在其宗教信仰中,还是在其自身的价值观中,依然是一件一辈子里面一定需要完成的事情。
有一位女生听完后还反问我,既然不打算要孩子,那么他们结婚干什么呢?而在反问完以后,其他女生并没有提出异议,而都在期待我的回答,由此可见,无论在其宗教信仰还是其基本价值观中,婚姻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生育和养育后代。
而在与A,B,C等人的交谈中,则能感受到他们对婚姻的意义的看法则更接近于当代中国大城市青年。这群受过更好教育的人,尤其是在国外待过的人,其眼界也很明显变得开阔,对婚姻等的看法也明显有了更强烈的自我观点。
对医生B,虽然没有怎么交流,但可以看得出其对当前单身的状态的不在乎的态度。而A和C则都明显表示出自己现在还想保持单身状态,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再迟一点才考虑结婚。
婚姻,在菲律宾人的一生中,与我们一样,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宗教对其婚姻观和婚姻行为的影响比我们要强得多,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造就了一些相对独特的婚姻现象。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首都圈等地区的中产阶级的婚姻观已经开始与世界潮流趋同,但是这群人的人数毕竟尚少,在教会的强大影响下,菲国大多数人的婚姻观,应该在一定程度依然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吧。
我所接触的第一类人,都居住在马尼拉相对繁华的地区,而第二类人则主要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工业区附近。这不由得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城市化的巨大影响。城市化不仅改变的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也会通过改变人们接触世界的媒介,而引起人们对一些固有现象和问题的思考,从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或许,随着菲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的菲国民众,从经济上和精神上获得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摆脱之前的桎梏,以更加自主的方式谱写自己的人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