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魔仙,是谁? 常逛博牛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眼熟。
她是博牛社区的新媒体编辑,大家看到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大多数是由她采编发布的。有时,她也会写一些原创的文章。 她是博牛街访视频的翻译和记者,大家以前看到的那些接地气儿的菲律宾生活视频就是由其他同事和她合力完成的。
(往期采访视频请大家点击公众号功能栏底部:相关应用-独家视频)
她也是我的好朋友。
今天,是她在博牛工作的最后一天,所以我想把这篇文章送给她,用以纪念,她,我,以及我们在一起度过的这319天,和被一天天时光改变的我们。 01小魔仙这个Id,在博牛里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杠精,没错,不管是怒怼不良商家的犀利笔锋,还是讽刺不如不求助的嬉笑怒骂,一切都是信手拈来,让读者无不拍案叫绝。
这个ID的背后,是一颗尚未冷却的心,在马尼拉这个大染缸里,充满体温、柔软又有韧劲。其实在没来菲律宾之前,我们都觉得她的简历相当漂亮。大学在思科实习,随后在一架知名的无人飞行器制造公司,最后去国外名校留学。
她的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我一直这么想,至少,她截止到去菲律宾之前的成长历程,是无数家庭教育子女的样板教材。
但是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我要去菲律宾了,去当编辑。”
难!以!置!信!
从发达的第一世界到欠发达的第三世界,MyGod~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珠都差点掉出来!
“什么?菲律宾?!你怎么想去那个鬼地方!你想去东南亚的话可以选择新加坡或者泰国,我可从没听过有人想去菲律宾的。而且,那边很多BC公司,那么乌烟瘴气的地方你去干什么!”
当时,她和我说了很多,但说讲真的,她说的那些理由我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菲律宾这个鬼地方,我可不想去,我也不支持你去!”我当时就给她撂了这句话,可没想到,她却用了一张登机牌回答了我。
小魔仙说,她曾经在菲律宾支教,认识了一些朋友,也对菲律宾有一定了解。加上自己对编辑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所以才想再回到菲律宾。但我始终不理解的是,一个东南亚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一个除了佣人和芒果干再也没有其他存在感的国家,值得她一去再去吗?
02
庆幸的是,我这位亲爱的姐妹很快就适应了菲律宾的生活。还记得,她当时总是兴奋地与我分享工作上的喜悦——文章得到了读者的肯定,设计的图片同事很喜欢,视频点击率取得了好成绩等。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她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总体来看,她很享受在博牛的工作,和菲律宾的生活。
小魔仙是一个性格非常直接的人,我一直害怕她在公司会和领导还有同事处不好关系。但是她曾告诉我,第一天入职和同事们相互介绍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友善,领导也很亲民,室友也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相处的川妹子(这真的不是博牛的软广)。听到这些我就放心了,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在菲律宾工作,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啊。
(小魔仙经常大晚上的和室友妹子一起煮火锅)
除了工作,她也会分享一些她在菲律宾生活的所见所感。比如,我只知道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女性不能堕胎。却不知道,原来连小动物也是不能绝育的,所以路边总是很多流浪猫。
比如,我们的跨年夜总是伴着白雪和厚重的棉外套,却不知道,夏天的跨年夜也可以很精彩。
比如,小魔仙喜欢喝椰子汁,但在菲律宾,椰子汁都是切开后用袋子装着。她刚开始觉得袋子很脏(这女人真矫情),可生活久了,她已经习惯每天提着一袋椰汁回家。
我想,这袋椰汁一定有着属于热带国家的专属味道。
03
今年5月,她邀请我去菲律宾玩了一趟。 终于!我可早就想看看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神秘配方了。
(日落)
(市区夜景)
这一趟的旅程,的确让我大吃一惊。 首先,菲律宾的英语普及率之高让我非常惊喜。想到之前曾经去日本当交换生,和路人靠着夹生日语和笨拙手势问路和购物的情形,在菲律宾旅游的确方便许多。其次,服务生热情的服务,当地淳朴的民风,还有的士司机一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就对李小龙和成龙表达仰慕之情的兴奋瞬间···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也有一丝迷惑——这个国家,不应该是危险而脏乱的吗?
04
“是,这就是一个矛盾的国家。” 小魔仙对我说。
刚来菲律宾时,她对菲律宾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在学校支教时的温馨点滴,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学校的她,对菲律宾的真实生活并没有过深的了解。身边的朋友多数是老师或当地华人,对更多国人来菲淘金,从事灰色的BC产业也是一无所知。
所以,刚过来时她总是端着架子,不愿接受真实且残酷的菲律宾,也不愿接触从事敏感行业的人。
可能她这种书呆子,总是喜欢拿那种比较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事物吧。
但别忘了,她可是在博牛工作。博牛社区,可是许多在菲华人的精神家园!汇聚无数在菲华人的红尘烟火气,每天被无数的奇葩经历,复杂故事轰炸的她,终于开始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菲律宾,也有许多不可“原谅”的问题;在菲律宾的华人,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得已。
比如,乘坐的士车是一件危险的事;小孩会聚众抢劫;机场也会收小费;警察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敲诈;办事效率与付出的金钱成正比等···
(小魔仙寄给我的明信片,半年了还没收到)
除了社会现象,她还总是对BC公司低门槛高工资的愤愤不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想法慢慢的改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在问她有关BC行业的问题时,她不再是以前的慷慨激昂,却是从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忧伤。
“你知道吗?我曾经和一些老华侨一样,特别‘看不起’在BC公司工作的人。但是看了很多从业者在博牛发的帖子,我才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
“以前,我以为有人为了赚快钱,所以才来菲律宾从事这种行业,后来,我才知道有许多人是被骗来菲律宾的,他们不仅分文未赚,身心还饱受折磨; 以前,我以为去BC公司的人,只是为了获取高于自己学历经验数倍的工资,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公司里也有背景十分优秀的行业大牛; 以前,我以为在这类公司呆久的人,身心一定会受到腐蚀,后来,我才知道许多人背负着不可言说的家庭重担,下班后省吃俭用,一心只为了回家···”
她和我说这些时,我其实并不能够非常理解她所说的到底是什么。不仅是因为我只在菲律宾走马观花地玩了一圈儿,更是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是无法接受,也是不愿意相信世界上会有工资比自己的能力高出太多的“工作”(而且还得受到良心谴责)。
人是七情六欲的动物 ,如果过上了轻松又多金的生活,不仅使人内心膨胀,更会让人一直逃避真实生活的残酷,按BC行内话说,就是难以“上岸”,按流行语说,就是“工资降级”。如果我在国内只能拿一万块,在菲律宾却能拿到两三万,我···我可不敢想自己会做出啥事儿。
隔着南海,我默默旁观着小魔仙300多天来,一点一滴的改变,对于小魔仙而言,每一天遇到的故事,都是和她自己一样,来这边寻找自己的灵魂。
工作的300多天,小魔仙接触着一个个不同的鲜活灵魂,虽不见面,但是通过帖子,通过视频,通过公众号,彼此在无声的交流,一则则留言,一封封回帖,一个个Id,每一个看似美好又残破的个体背后,是下海的不得已,是尔虞我诈的无常,是将过往统统封印的个体,也是渴望财富焦虑明天的个体。
在菲律宾,在博牛工作的日日夜夜,接触到不同三观的用户,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是对是错?也许:只有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经历的越多,看到的越多,表述成文字的越多,就越来越对菲律宾,对华人的真实处境,感受到了无奈和不解,甚至是失望和绝望。
对菲律宾之前的美好幻想,此刻都变成了温水煮青蛙的现实。
没错,把现实的盖子盖上,飘落异国的人们,就是一群甘愿承受的井底之蛙。
05
在菲律宾,除了现实的成长,小魔仙也收获了太多太多真实且珍贵的友谊,这里面,包括之前学校的朋友,学生,博牛的同事,还有她珍惜的读者朋友们。
(农历新年在朋友家吃团圆饭)
魔仙也不愿辜负公司的期望,一直在提升自己。虽然我知道,那些撩人烦恼的日日夜夜并不好过。
(边吃最爱的凉皮边学习)
06
从入职到今天,写就170篇文章,按照正常速度阅读,需要花上1848个小时。 从宿舍到公司,20分钟的上班距离,需要穿越2853 千米的海洋和大陆。
我相信,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也许,你只不过是走了和许多人不一样的路,领略了不太一样的风景罢了。
虽然坎坷,但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收获?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用个体视角的文字与情绪,纪录菲律宾时代的结束。
一切努力最终都要归于平静。 一切往日的数万加文章也将归结于零。
然而在静如死水之前,我仍然想写出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博牛社区说,今天的头条是属于小魔仙的。 我说,所有的因缘际会,都是一场注定的分离。 分离的时刻,一定要用力释放,用力告别。
博牛社区公众号里,那些承载了无数人故事乃至命运的文字,是在异国打拼讨生活的人们,所汲取的精神食粮之一。 我们曾经在手机上,电脑前,幽暗的被窝里,明亮的写字间内,阅读这些文字,享受着文字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以至于蓦然发觉,这篇文字,是一场诀别。
今夜,月影西斜,若隐若现的云彩,将柔白的月光,闪闪撒落在人间。
马尼拉湾的海浪,依旧不停的拍打着这座城市。
除了时光以外,谁也不知道谁的遭遇,会在下一刻,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世间所有的相遇,最终难免再见。
祝福小魔仙,祝福博牛。
你好,再见,319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