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周时间,菲律宾两名市长、一名副市长遭枪手杀害。菲律宾警方8日说,三起枪案互不关联,民众无需担心。
但是,疑云仍然笼罩在菲律宾民众头顶上空,这三起枪杀案件真的如菲律宾警方所说那样“互不关联”吗?谜团仍需解开......
1
三起暗杀
1 7月7日,菲律宾特雷塞马蒂雷斯(Trece Martires City)的副市长亚历山大·鲁比根(Alexander Lubigan)乘车经过当地一家医院门前,一辆汽车驶过,车内枪手向他开枪射击,他和保镖兼司机中弹身亡,枪手逃逸。警方设立特别调查组,试图确定枪手身份和动机。
鲁比根 图源:菲律宾《太阳星报》
2 7月2日上午,八打雁省塔纳武安市(Tanauan, Batangas)市长哈利利(Antonio Halili)在市政厅举行升旗仪式时遭狙击手射击,抢救无效死亡。警方推断,枪手可能埋伏在周边高地,有狙击手的枪法。
3 7月3日下午,吕宋岛中部的新怡诗夏省蒂尼奥将军市(General Tinio, Nueva Ecija)市长博特(Ferdinand Bote)从一处政府办公楼走出,进入汽车后,遭一名骑摩托车、持手枪的人连开数枪,身体多处中弹,刚被送到医院即死亡。
枪击案现场 图源:《菲律宾每日问讯报》
2
“这不是连环袭击,都是个案”
三起案件的枪手均在作案后逃脱。前两起案件目击者拍下的手机视频在社交网络广为传播,引发不安。菲律宾平民非法持枪现象长期存在,三起案件再次引发民众对治安状况的不满和加强枪支管控的舆论呼声。
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发言人哈里·罗克说,“涉及地方官员的暴力案件引人担忧”,“这样的犯罪必须终止,警方必须不遗余力地查明案件真相”。
警方认定,三起案件之间没有明显关联。菲律宾国家警察总长奥斯卡·阿尔巴亚尔德8日说:“没有什么好怕的,这不是连环袭击,(作案手法)不是同一种模式。”
3
关联选举?
阿尔巴亚尔德说,调查人员正在探寻可能的作案动机。他特别提到,在菲律宾,“选举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是恶性袭击事件的高发期。根据警方数据,2016年5月全国选举期间,超过20人因为“选举相关暴力犯罪”而遇害。
观察人士卡洛斯·孔德不认同案件关联选举。他说,与选举相关的暴力犯罪一般在临近选举前几个月才会发生,而现在距离下一次选举还有10个月。
三名遇害官员中,哈利利最为有名。他两年前因为下令游街示众贩毒嫌疑人而“成名”。杜特尔特不认可他“反毒市长”的名号,反而认为他是“涉毒市长”,不过是想用作秀方式打消警方对他的怀疑。哈利利对地方警察的监督权去年10月被褫夺,缘由是塔纳万市毒品扩散,国家警察局怀疑他与毒品犯罪“有染”。另外两名遇害官员不牵连毒品犯罪。
杜特尔特2日出席一场活动时说,哈利利“让吸毒者游街”是掩饰,“我们怀疑”他的死与毒品有关。
4
反毒战“后遗症”?
据菲律宾ABS-CBN新闻消息,目前菲政府已和警方联合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小组,旨在找出一周内发生多起袭击政府官员事件的原因。报道认为,这一系列袭击表明,菲政府非常有必要实施更严格的禁枪措施。
此外,菲律宾前国家警察局局长潘菲罗·拉克森(Panfilo Lacson)曾在2日表示,凶手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牧师、检察官,以及前任和在任官员,意味着政府需要立即考虑实施更严格的枪支管控策略,以防止更多悲剧发生。
枪击案现场 图源:菲律宾《太阳星报》
《华尔街日报》称,杜特尔特发动的“禁毒战争”让菲律宾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菲律宾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约有4200名与贩毒相关的人在“反毒战”中丧生。民众不仅可以直接击毙毒贩,之后还会得到警察的保护,这让原本猖狂的毒品交易似乎有些收敛。
但也有不甘心的毒贩们意图展开反扑,他们首先瞄准的目标,就是地方政府的官员。《菲律宾每日问讯报》提到,自2016年6月杜特尔特上台以来,举国上下已经有至少10位镇长、市长级别的官员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