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外媒称,在菲律宾政府赢得了挑战北京对南中国海的广泛主权声索的国际仲裁诉讼之后,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说,他随时准备与中国会谈。这可能会成为走向外交解决两国紧张关系的第一步。
美联社华盛顿7月18日报道称,杜特尔特请前总统菲德尔·拉莫斯前往中国启动讨论。不过,这位88岁高龄的前领导人以年龄和忙于其他事务为由,暗示自己或许无法胜任这项任务。
杜特尔特与中国修复关系的目标——他早已谈到过迫切希望中国出资在菲修建铁路——将因为仲裁庭的裁决而受到阻碍,而且如果他试图向北京作出让步,可能会在国内遭遇激烈反对。菲律宾司法部副部长何塞·卡利达称,这一裁决将成为谈判的基础。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表态则刚好相反:谈判是可以的,但裁决是无效的。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说:“经历这场仲裁案的风雨之后,雨过天晴,我们希望(谈判)这一天很快到来。”
报道称,作为仲裁判决后的试探,菲律宾渔民曾试图进入黄岩岛,但遭到中国海警的阻拦。
菲律宾及其盟国美国正在密切观察北京将如何对裁决作出反应。人们担心中国会把黄岩岛变成另一个前哨军事基地,但到目前为止,所有迹象表明北京希望保持现状。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8日报道称,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在海牙仲裁庭就南中国海问题作出裁决后,中国和菲律宾将设法避免紧张局势升级。
北京强烈谴责了仲裁庭的裁决,强调这一争端应通过对话解决,同时呼吁各方避免挑衅。
报道称,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14日表示,他希望委派前领导人菲德尔·拉莫斯前往北京开启相关对话,并坚称战争不是选项。
拉莫斯尚未接受这一提议,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说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一旦拉莫斯与中国官员在北京举行会晤,将标志着双边关系的巨大改善。自2013年菲律宾提交仲裁案以来,双方之间鲜有高层接触。
据报道,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说:“当务之急是在找到南海争端的解决办法之前先缓和紧张关系。”他认为,有关中国协助菲律宾修建高铁的磋商可能“随时”启动。他说,东南亚国家联盟将于近日在老挝万象举行外长会议,届时双方可能会就裁决问题进行讨论。
暨南大学专家张明亮说,鉴于拉莫斯对两国关系和争端本身的了解,中国会对他出任特使表示欢迎。他说,通过公开提出这一建议,杜特尔特表明马尼拉意识到有必要开启对话。
国际问题专家沈世顺说:“第一步是着手改善双边关系,南海问题可以在未来几轮谈判中讨论。”
香港《星岛日报》7月18日报道称,南海仲裁结果出炉一周,中方在亮明底线、坚守原则的同时仍然相当克制,并没有做出极度强硬行动;菲律宾则是得意而不忘形,没有刺激中方。中菲两国应该以和为贵,尽快坐上谈判桌,以外交方式解决南海争议。
过去一周,中方反应迅速,旗帜鲜明重申不接受、不承认裁决结果的立场,发表白皮书维护国家主权,宣布征用民航机完成南海两个新建机场试飞,在西沙群岛海域举行海上救难演练,摆出一副漠视仲裁的姿态。但北京整体而言仍然相当冷静。
报道称,手持仲裁结果,杜特尔特心中窃喜,但并没有为“大获全胜”而欢呼雀跃。菲律宾新政府反应低调,兑现了不在裁决后发表挑衅声明的承诺。
新总统希望南海争端“软着陆”,相当程度上缘于菲律宾国内经济状况的需要。他不愿得罪强邻,不希望因为仲裁案被套上“枷锁”,未来任由美日摆布。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也直接喊话,“中国愿同有关国家积极商谈争议解决前的临时安排,包括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共同开发”。
世界上关于领土的纷争,无非是三种形式,战争、法律、谈判。战争不符合包括中菲在内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仲裁已证明无济于事,说到底谈判才是唯一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