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非常科学的研究后 本所已证明,比起喝泡枸杞的啤酒 抽川贝枇杷味的烟、蹦迪 —— 这种需要参与者伸胳膊抖腿的体育活动 在增强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 表现出了更为卓越的效果 /喝最烈的酒,蹦最嗨的迪/ 原理大致是这样的: 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根天线 和听收音机需要不断调整天线 以获得最佳收听效果一样 在某些特定的pose下(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与地球磁场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会格外的通畅 我们也就更容易达到生命的和谐 然而,毕竟大多数人都比较羞涩 大白天走大街上行为动作都比较保守 于是大部分时间 我们与大自然进行能量交换的通道 都处于堵塞状态 万幸,有蹦迪这项 解放身体释放灵魂的活动拯救我们 几多科学和啤酒都不能安抚的夜晚 一代又一代寂寞的青年 各自蹦着各自的迪,找回丢失的四季 ▼ / 饱含激情的80年代 / 80年代里人普遍偏热情奔放 精神面貌比较积极向上 大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过 也撩动起一颗颗本就不安分的小心脏 一方面,放眼望去什么都是欣欣向荣的 遍地黄金待你挖,大家都很有信心 只要胆大加肯干,美好生活由我创 另一方面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起来 谈个情说个爱可以坦率且直白 —— 反正整个神州大地都浸泡在荷尔蒙里面 霹雳舞不火就奇了怪了 霹雳舞,当代街舞的老祖 起源于美国70年代的布朗克斯区和黑人区 —— 说白了就是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亚文化之一 本名breaking/break dance 中文译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取其精髓 这种信达雅的境界,非在翻译方面 有极飞天赋的香港同胞不可达 /香港电影《霹雳情》/ 1987年引进的美国电影《霹雳舞》 是引发我国霹雳舞热潮的重要导火索 片子里两个男主角的名字 听起来就很「霹雳」——旋风,马达 随着跳爵士舞出身的女主 把这种街头舞蹈跳上了大舞台 荧屏的外面,大西洋的彼岸 中国青少年也开启了 在街头苦滑太空步苦「擦玻璃」之模式 /1987年引进的美国电影《霹雳舞》/ 80年代蹦迪其实并不容易蹦 毕竟霹雳舞不好跳啊 技术要求高,而且要跳得好看 柔韧性得要强、肌肉得要有力 像我这种四肢僵硬如铁坨 兼手无缚鸡之力的... 就还是不尝试了吧...... 那时候的小青年也是真的有激情 非常好学肯钻研 虽然高难度动作如把头当钻木用的头旋玩不了 比较凹造型的如战斗步、摇摆步、地板步之类 总得要会一两个吧 —— 买点文化书籍好好钻研钻研先 /那些K书学舞的日子/ 技术问题都解决了 最核心的凹造型问题能落下吗? 不能—— 飞机头,蛤蟆镜,喇叭裤,尖头鞋...... 从头到脚,总之怎么拉风怎么来 当然了,时髦的标准不一定是「好看」 比如,「戴蛤蟆镜不准撕镜片上的标签」 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 /麦克·哈里斯,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男主, 掀起我国蟆镜浪潮的第一人/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想靠标签显摆一下 这副墨镜是进口货,舶来品,洋气 尽管,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有几副蛤蟆镜是真正进口的哈 大部分都made in China啦 /你看见我的眼神拉风的墨镜了吗/ 80年代蹦霹雳舞的江湖 有几个如雷贯耳的传奇不可不知呐,少年 南 ——广州歌舞团的邓志乐 用一曲《雨中即景》伴舞 以时髦的霹雳舞太空步 打动万千少男少女的芳心 后来参加了1988年的春晚 红上加红红遍神州 /爸妈的爱豆——邓志乐/ 北 ——北京的两支舞蹈队: 震动队和胜利队 两支舞队虽然是玩票性质 也玩得有模有样,颇具影响力 到了90年代,两队相继解散了 其他人怎么样不得而知 震动队有个队员倒是混的挺好 靠着一曲技惊全场的......《暗香》 俘获了各年龄各阶层各性别众多人民的芳心 /中国的潮流舞蹈青年/ 这种饱含激情的迪 背景音乐自然也不会差 先有《荷东》《勇士》 这种欧洲舞曲音乐系列 「荷东」——尖沙咀著名大型迪厅 Hollywood East 中文译名 迪厅的驻场DJ ALEX(杨振龙) 和Patrick Delay将欧美的流行舞曲重新混音后播放 获得极好反响,香港 FACE (飞时) 唱片公司 将之出版为专辑《荷东》,风靡东南亚 /路易兄弟—Modern Talking你小时候一定听过/ /香港 FACE (飞时)《荷东》唱片/ 后有《87狂热》这种 中文填词翻唱英文原曲的迪斯科合辑系列 —— 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黄蒲生填词,刘鸿、邓洁仪的演唱 《路灯下的小姑娘》《站台》一系列名曲皆出自此 这盘也是一出就火 连续三年销量排中国音像制品前三位 封面很狂放,节奏感很强 歌词内容是「直白热烈地温柔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