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发生在PBCOM大楼的菲律宾男子坠楼事件,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得以窥见以乐观著称的菲律宾民族,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据博友@会计山人爆料:2017年12月27日早上8时许,一名中年菲律宾男子,于大马尼拉首都马卡蒂市菲律宾交通银行(PBCom)大楼坠亡。从7楼的高空坠落水泥地面,当即身亡。坠落地在阿亚拉大街(ayala ave.)和鲁菲诺街道(rufino street)人行道上。随后警方确定该男子身份,为一家建筑开发公司的助手,名字为:Rissan Alarosa。
01
从PBCOM的高楼纵身跳下,7楼?7楼!在游乐场坐过跳楼机的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从制高点极速落下,一股强大的压力从头顶压下来,感觉自己像锤子一样被砸下来,这感觉即使心里不怕,有心理准备,但身体已发出很大的抗议,身体会有反应,这种反应不仅仅是心脏快跳出来了,还有一种身体软软的带一点恶心的难受。
玩跳楼机的勇气都是在明知这是一个体验,明知自己不会死才有的。也是少数人才有的勇气。现实中7楼跳下·····明知自己有死的可能,这该是多大的勇气?或者是经历了怎样了绝望?
02
突然想起一句话 生都不怕,还怕死吗?
跳楼的前夜,菲律宾的圣诞节,狂欢夜。
无数菲国百姓在家里,在街头,在酒吧。
向外界展示着他们乐观开朗的一面
狂欢之后,终究还是要直面生活。
在PBCOM写字楼徘徊的那几分钟里,
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03
让所得匹配付出,让成长匹配苦难,并没有那么容易。
吞进了沙粒,为什么有人吐出珍珠,有人直接噎死了?
丢进了深渊,为什么有人挣扎上岸,有人直接摔死了?
生死一线,悲欢瞬间,而现实世界的残酷,并不局限于时间和国界。
圣诞节,马尼拉的街头,一样看到无奈的父亲带着子女在十字路口挨个敲开车窗,卑微的垂首行乞。
狂欢夜,GREENBLET的米其林评级餐厅,典雅到角落的卫生间里,还是一样看见菲男子在角落里崩溃的大哭。
我朋友跟我说,有次她带着宝宝上街,然后在路上看到了个和她宝宝一样大的小孩子在路边和大人乞讨,然后那个小孩子就看着她的宝宝,彼此凝视的瞬间,就是彼此世界在对方生命中投下的映射,从此,再无交集。
04 经历了圣诞节,经历了索莱尔与PBCOM的坠楼,不一样的国籍,不一样的过往,一样的结果,生命的伤逝。
在这个蒙蒙雨夜,想聊的并非是与非,而是生与死。
人,为什么要自杀?连死都不怕的人,难道还怕活着吗?
选择死的人,一定是经历过了比死更可怕的事情。人来到这个是世界的时候,是没有选择的,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同样也是没有选择的。
自杀,并非出自自愿,而是别无选择的结果。
活着的人,其实是游离在到来与离开之间的人,这个时间的长短,人本身是没有决定权的。
人唯一能决定的,就是在这个短暂的生命过程中的内容与状态,比如开心与痛苦,仅此而已。
对纵身一跃的人而言,向前一步是净土,退后一步却是凡尘。
他们难道不想退后一步吗?当然是想的,但是,对他们而言,回不来了,在他们的身后,已经不再是人间,而是炼狱。
向前一跳,对于他们而言,致少是一个无知的世界,谁也不知道死亡之后是天堂还是地狱。
但如果不死,她们就会生不如死,因为他们活着,就如活在地狱里。
好死不如赖活,这是一句很没道理的话,可知道,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绝望。
人,生而无望时,死亡就是最后的希望。
那些整天叫囔着好死不如赖活的人,其实是真正懦弱的人。
说一些额外的话:
经常有读者在后台或者加我的微信,留言,语音,说我的文章充满了负能量,满满的丧味。
我也许是很丧的一个人。 我常觉得人生没什么什么希望。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一些事情,仍然禁不住要敲键盘。
我喜欢写有意义的东西,比起称颂,我可能更擅长反对。 本质上,我是希望一切都能好的。 描述悲壮的生活背面,是为了去引发博友的深思,客观且真实。
最让人觉悟的往往是悲伤,无能为力又抱着一丝希望的事情吧。 也许只有这样,才会重视希望,对一丝希望奋力一搏。
广告时间:
笑着哭,乐观和压力,宛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每个人都有压力(或大或小),有些人知道如何释放压力:跟朋友抱怨、吃好吃的、唱歌、打游戏。有些人不愿意释放,宅、不和他人沟通交流等等。然后总会有崩溃的时候,所以啊,当身在异国的我们,面对难言的压力时,不妨走到线下,来参加博牛组织的2017年底最后一次聚会吧。
用一场完美的聚会,告别我们的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