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過載:市場資訊爆炸式增長,真偽難辨、良莠不齊,用戶難以快速捕捉到主流敘事,並從中歸納出全局性、客觀的判斷。
需求分化:不同經驗水平的用戶需求差異顯著。新手需要系統性的引導來快速入門甚至幫其進行決策,而老手們則更需要能提升資訊處理與決策效率的專業工具。
近期,各大頭部交易所紛紛布局,推出了內嵌於其平台的 AI 產品,旨在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資訊獲取與決策輔助服務。
這些 AI 助手能否提供真實、可靠的資訊,能否為用戶提供具有 Alpha 價值的洞見?亦或者是仍在初期的概念性試水產品?它們在真實場景中的表現如何?為了驗證這一問題,我們選取了三款上線已有一定時間的 AI 助手 —— 幣安的小安助手、Bitget 的 GetAgent、Bybit 的 TradeGPT,圍繞 10 月 11 日加密市場的暴跌事件進行一輪深度測評,旨在探究其可用性。
資訊過載時代的交易新解法
你是否曾有過,早上起來發現比特幣大跌 1 萬美元、山寨血流成河又一臉懵逼的情況?早期這種情況下,用戶通常會查看 Odaily 等媒體或 X 平台上 KOL 寫的行情分析及後市展望,而 AI 助手改變了這一局面,用戶能夠不受限於固定資訊來源,更快地獲取回答。但有一點核心差異——媒體的文章來自多重資訊來源並有人工多方審核,品質、準確性和深度具有較高的保障,交易所 Crypto 助手能否達到同等的品質與準確性標準目前仍存疑。
對此,首先我們先向三個 AI 拋出一個比較粗略的問題「10/11 幣圈大跌的原因」進行測試,其回答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