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车车飞飞 于 2025-10-13 17:23 编辑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以“一对一交易”作为外交特色,宣称凭借“交易魔法”能在盟友与对手间取得突破。但随着中美贸易休战濒临破裂,这种策略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周三晚间(纽约时间),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及其它关键材料实施广泛出口管制,这些原料对美国国防与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消息震惊相关行业,但市场反应一开始较平淡。
直到周五上午11点左右,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表近500字的帖子,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大幅加征关税”,美股三大指数随后暴跌。
数小时后,他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额外征收100%关税,并计划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使关税水平逼近双方今年初警告的“实质脱钩”线。
这场突如其来的对抗发生在两国领导人,特朗普与习近平即将在韩国会晤前数周。双方原计划在会议上敲定广泛的贸易协议,但如今出口管制成为谈判核心筹码: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半导体与AI芯片,而中国则控制美国所需的关键矿产与磁体。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经济专家希尔曼(Jon Hillman)表示:“中国在年初尝到出口管制带来的威慑力,因此他们在谈判前强化这一手段并不意外。只要中国再次动用这种筹码,任何协议都可能随时破裂。”
事实上,中美在5月曾达成90天休战,暂缓新的关税与出口限制。当时特朗普为平息贸易紧张宣布“自由日”,一度让市场松了一口气。中国则同意恢复关键矿物和磁体出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农产品出口锐减,中国几乎停止进口美国大豆,令特朗普在农产州的盟友不满。白宫随后承诺向农民提供援助,但细节仍未公布。
然而短暂的平静在本周被打破,中国再次升级出口管制,中美两国经济再度濒临贸易战边缘。
这种情形反映出特朗普“单边交易外交”的风险。每当他宣布达成“协议”或暂缓关税,市场会瞬间上涨;但当他或对手反悔时,局势又陷入不确定与恐慌。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副总裁卡特勒(Wendy Cutler)指出:“如今的中国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更强势、更自信,也更不依赖美国。过去那种‘阶段性协议’时代已经结束。”
周五,美国股市经历六个月来最大跌幅,华尔街恐慌指数飙升至4月以来新高。全球最大上市公司英伟达股价大跌近5%,成为中美出口战中的最大受害者。
蓝溪资本(Blue Creek Capital)研究主管怀特(Dan White)说:“市场此前过于乐观,但实际上风险早已存在。今天对许多人来说是一记警钟。”
卡特勒补充道,美国更容易通过双边谈判与小国达成协议,但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时,集体谈判往往更有效。
特朗普甚至暗示,可能取消与习近平的会面。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认为双方这轮“互相加码”更像谈判前的试探与博弈。
前特朗普政府官员尼卡赫塔(Nazak Nikakhtar)指出:“中国媒体已经公开承认,中国掌握着削弱美国制造业的关键杠杆,包括芯片、人工智能与国防设备。如果特朗普仍坚持靠‘握手交易’,那就像博弈论里的弱势方,对方只会测试你的底线并反复违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