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车车飞飞 于 2025-9-30 17:08 编辑
- 中国推出 K 签证:目标是吸引年轻的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生,申请时不需要工作邀约。
- 美国 H-1B 签证费用上涨:新费用高达 10 万美元,促使人才寻找替代方案。
- K 签证挑战:申请人可能面临 语言障碍、要求模糊、以及 有限的入籍途径 等问题。
北京,9月29日 —— 中国一项旨在吸引海外科技人才的新签证计划本周启动。此举被视为在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为北京增加筹码,因为美国出台了新的签证政策,迫使潜在申请者寻找替代方案。
尽管中国本土不乏技术娴熟的工程师,但该计划是北京努力塑造自己“欢迎外国投资和人才”形象的一部分。在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紧张局势笼罩下,这一举措也被视为改善中国经济前景的尝试。
中国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振外国投资和旅游,包括向更多海外投资者开放行业,并为多数欧洲国家、日本和韩国等国公民提供免签待遇。
“这在象征意义上非常强大:美国在筑起壁垒,而中国却在降低门槛。” 位于美国爱荷华州的移民律师马特·蒙特尔-梅迪奇(Matt Mauntel-Medici)在谈及中国将于周三正式推出的 K 签证时说道。
“绝妙”的时机
这项于八月宣布的 K 签证,瞄准的是年轻的海外理工科(STEM)毕业生,并承诺无需工作邀约即可在华入境、居留和就业。对于那些正在寻找美国以外机会的外国人才,这可能极具吸引力。
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政府表示将要求企业为每名 H-1B 工作签证支付 每年 10 万美元 的费用。H-1B 签证被科技公司广泛用于雇佣高技能的外国员工。
“美国在 H-1B 签证问题上绝对是自断后路,而中国 K 签证的推出时机可谓恰到好处。”地缘战略公司首席战略官迈克尔·费勒(Michael Feller)说道。
除中国外,韩国、德国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在放宽签证政策,以吸引技术移民。
移民专家指出,K 签证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无需雇主担保,这一点被认为是申请 H-1B 签证者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相比之下,H-1B 签证不仅要求雇主担保,还要经过抽签,每年名额仅有 8.5 万个。新的 10 万美元费用可能会进一步劝退首次申请者。
“对于那些寻求更灵活、流程更简化签证选择的印度理工科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四川大学的印度学生比卡什·卡利·达斯(Bikash Kali Das)表示。
去年,印度是 H-1B 签证的最大受益国,占到了获批申请者的 71%。
语言障碍与未解之问
尽管前景诱人,K 签证仍面临不少障碍。中国政府的相关指引仅笼统提及“年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要求,具体标准模糊不清。
同时,关于财政激励、就业支持、永久居留权或家庭团聚签证等细节也都尚未披露。与美国不同,中国几乎不向外国人提供公民身份,只有极少数例外。
对于外界要求进一步说明 K 签证实施细节和战略考量的请求,中国国务院未作回应。
此外,语言也是一大壁垒:大多数中国科技公司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这大大限制了不懂中文的申请者的就业机会。
专家表示,德里与北京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也可能成为限制印度申请者数量的一个因素。
“中国需要确保印度公民感受到被欢迎,并且能够在没有普通话的情况下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费勒(Feller)说道。
K 签证:究竟为谁而设?
中国的人才引进历来主要聚焦于海外华裔科学家和留学归国人员。近期的措施包括提供购房补贴以及最高可达 **500 万元人民币(约 70.22 万美元)**的签约奖金。这些措施已经吸引了不少在美的中国 STEM 人才,尤其是在华盛顿对中美科研联系日益审查的背景下。
“四川大学的达斯(Das)指出:‘针对印度科技人才的招聘努力正在增长,但与中国对海外华人 STEM 人才的更密集、更成熟、更有资金支持的计划相比,仍然处于温和阶段。’”
一位刚刚获得硅谷科技公司工作邀约的中国 STEM 毕业生对 K 签证的前景也表示怀疑:
“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并不依赖移民,本地政府有很多方式吸引本土人才。”这位毕业生因隐私原因要求匿名。
目前,美国拥有超过 5100 万移民,占总人口的 15%;而中国境内的外国人仅约 100 万,不足 1% 的人口。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彻底改变移民政策以引入数百万外国劳工,但 K 签证仍可能在中美地缘竞争中为北京加分。
“如果中国能吸引到哪怕一小部分全球科技人才,就将在前沿科技领域更具竞争力。”费勒补充道。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 美元 = 7.1201 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