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半年民众遭受诈骗损失逾12亿人民币!冒充政府官员诈骗案件激增近200%
新加坡警察部队(SPF)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冒充政府官员诈骗案件暴增199.2%,达到1,762起,受害者共损失约1.265亿新元(约合12.6亿人民币)。
这类诈骗手法主要是骗子冒充警察、移民与关卡局(ICA)、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等政府机构人员,谎称受害者的银行账户涉及洗钱活动。随后,骗子要求受害者将存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甚至有受害者被要求直接交出现金或金条。
案件与损失飙升
诈骗案件:1,762起(同比增长199.2%)
损失金额:1.265亿新元(同比增加88.3%)
警方在 8月30日公布的2025年中期诈骗与网络犯罪报告中指出,尽管整体诈骗案件总数从2024年同期的26,563件降至19,665件,总损失金额也从5.224亿新元减少至4.564亿新元,但冒充政府官员诈骗仍呈现爆炸式增长。
骗局利用“恐惧心理”
40岁的市场营销人员Leong女士分享,她常提醒独居的公婆提防诈骗。她担忧老人容易在接到所谓“官方电话”时惊慌失措,尤其当骗子掌握他们的姓名等个人信息时,更容易上当。
警方诈骗防治办公室副主任 Jeffery Chin 强调,这类骗局主要依赖“心理战术”:“骗子会制造恐惧或兴奋等强烈情绪,在人们情绪激动时,更容易顺从他们的指示。”
他提醒,即便是自认“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人,也可能因轻敌而受骗。
警方指出,78.8%的诈骗案件涉及受害者 主动转账 给骗子,这显示防范诈骗必须从公众提高警觉做起。
Chin说:“政府会持续打击诈骗,但要真正遏制问题,必须依靠全民合作。公众也应主动保护自己和家人,培养正确的防骗心态,才能提升社会整体的抗骗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