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中国秘密景点,是来自台北的少年搜索的契机。徒不徒步的等到了再说,人少,深山处才是留心之地。同青海行,再次进入藏区。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01 香巴拉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困扰多年的鼻炎症在近海拔3500公尺的高原地方再次消失,环形强光在机场附近的白色高塔旁映出了其洁白且寂静的宏伟模样。
这时的旅人并不算多,大概是十一长假过后的淡季,深夜里孤寂的街道正好衬托我这独行的旅者。
香巴拉是香格里拉藏语的音译名称,其意为天国或是极乐园,在藏传佛教中,香巴拉的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内核,是藏传佛教世界的政治指导。
地理上的香格里拉则分为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亚丁乡香格里拉「镇」,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
二地均属藏区,且海拔皆超过3000公尺并以雪山、高原、牧场、草原、藏庙、高山湖泊为做为其地理特色。
大概要从喝下第一口酥油茶开始才算是此趟旅程的开端,还有一大块藏式馒头实在咽不下去。
往飞来寺的路段虽称不上颠簸,但犹如台湾北宜公路般的九弯十八拐路线,再加上驾驶员的转弯神技,实在无法让人好好取景。
好吧,反正不是观光巴士。
到了白马雪山垭口后大约只剩五分之一的路程便到飞来寺,虽其名雪山,但不见其雪貌。
作为一休息站我也不敢向其深处走远且多做停留,无法自驾行的遗憾便在此处开始萌芽。
02 德钦飞来寺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德钦在藏语中意为极乐太平,是距离雨崩村最近的县级市,包括需要其翻山越岭才能享受的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中心地带。
对于普遍旅者来说并不算一热门观光圣地,对于我来说则有些不同。
依山而建,或是说依坡道而建成的并排建筑,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每日必须不断地爬坡与下坡,对于平原地区的我们来说是何等吃力的感受,在这则成了日常。
与其与景区的藏民同胞接触,不如在这里,少了商业化且多了些人文气息。关于日间活动及饮食习惯等在此便能一览无遗。
在汽车站些许的旅客换上了小巴前往飞来寺,恰好正午时分抵达。
或许是再次踏入高原地带的兴奋感,还是身体刚迈入所谓的适应阶段,与车上纲结识的大叔便动身前往「飞来寺」。
为何要特别强调飞来寺,因为大概八成以上的旅者不会刻意参访。因为所谓的飞来寺在此地已是地区名称并非单单只一座寺庙的缘故。
而在飞来寺地区停留的目的全是为瞭望一眼日出时分的所谓「日照金山」,在藏族传统中做为一神圣的山域,且恰逢藏历中转山节前夕也见不少来自拉萨的信徒前来。
关于飞来寺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其建寺时原定在现址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建寺,但在动工当晚上,柱梁等建材却意外失踪,住持便派人寻踪。
找到现址时,发现柱梁已安好位置,且无大殿的后梁后柱,其认为是神意,于是遵照当时摆放位置把寺创建于此,且因柱梁飞来自立,命其为「飞来寺」。
引用:
藏传佛教说:围绕神山转一圈,可以洗清一世的罪孽;围绕神山转十圈,可以免受轮回之苦;围绕神山转百圈,今生可以成佛。
藏族人相信神山与人相同,都有不同的属相,属马的冈仁波齐(阿里),与属羊的卡瓦格博(梅里)..... (恕删)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03 卡瓦格博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飞来寺的第一夜,日落的时间不算太早。以藏字为首的蓝牌车辆陆续并排于数座白塔外的坡道旁,身着五彩袈裟,手持念珠,那数张黝黑且看似布满岁月的脸庞依序向我迎面而来,向阳处,随即转向卡瓦格博山峰。仅仅对眼数秒却还是印象深刻。
卡瓦格博为梅里雪山的主峰,其转山路线分为内转与外转。内转从西当徒步到雨崩,再前往神瀑,最后返回西当,约为六十公里左右。
外转路线为顺时针方向绕卡瓦格博一周,大约需要15天左右,对体力有极高的要求。外转者主要是以虔诚的藏族人为主。
晨时,同夸父一般逐日而行。破晓之际,金色光束穿透「云里雾里」的绵延山群,远处梅里雪山群顶上的雪域原如同白帽僧人伫立于对岸,仅二十分钟时间便转化为金冠神祇般耀眼。
我倚靠在野地旁自立的观景台独自望向山脉,与此处周围乘风摆动的经幡貌似合为一景,也许真的可将念想传达过去。
出行前相约前一晚在客栈遇到的伙伴,是同为追求某种纯粹目的的旅人。
若细分来说可能有的为了挑战自我极限,有的则是想净化在大城市中待久的烦躁气息。
我们同行,但不问姓名。
04 泡面王子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西当村相对于德钦县更能亲近藏民们的生活样貌,更依赖自然,植物,动物。可见早期的驴马运输与尘土飞扬般的乡间小路,同时也是朝圣徒步的路口处。
八公里,西当村到上雨崩的距离,大概也是朝圣之路最艰辛的一段。
双手紧压在登山杖上大口喘气,过激的生理反应发生在出发后仅十余分钟左右的时间,尔后数分钟便偶发一次。同行者仅为一有多次徒步经验的贵州小哥。
高反会产生何种反应?头疼还是心悸?好像有了数月前青海自驾的经验后便忘了如何因应。总之,我很清楚目前应该仅为自身体能还在调适。
说实在的对于徒步初学者来说首次的高原登山根本无心甚至是无力来欣赏沿途风光,好在这一段景色确实尔尔。
大口呼吸,缓步前行,从泡面王子手中接过牦牛奶后便才获得些许喘息,山中的驿站的出现是在产生无数绝望念头后莫名地能使旅者安心。
一个人,数只鸡,再由无数泡面空碗筑成的木造小屋墙壁,小哥与山共生,我却乐当隐居者的乐园。
或许是受近年已被开发的山间小径影响,与他口述的当日有百余人进入雨崩村入宿相比,我俩山道偶遇行人不过十人有余。
早年仅能徒步前往的必经之处也不再如同此处由大量泡面盒子堆栈成墙般想像中络绎。
抵达雨崩,大约还有3公里的距离。
引用:
雨崩村分为上下两村,从西当线穿过南争哑口便可见上村。冰湖被称为卡瓦格博的心脏, 融雪最终纳入连线两地的雨崩河。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05 冰湖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稍作打听的应该都知道1991年发生的憾事,与前日的西当段不同,直至笑农大本营前,实际意义的登山行为便在此展现。
一行六人出发抵达休息站后便剩下四人,冰湖下不远处的一块腹地是由当年中日最强登山组合曾驻扎过的地方,如今已明令禁止攀登卡瓦格博后仅作为一休息站在此营业。
一碗淡然无味的高价炒饭是解放双脚后对此地的唯一依恋,最后一里路对于众人着实遥远。原始森林、泥泞、树根交错的野道是冰湖前半段的写照,乱石堆栈则是过了笑农后的唯一景象,山脉明明早已纳入视野却依然遥远。
或许是长期缺乏规律的活动,双膝其实早就无法继续如此高强度的攀登动作。
来与崩的目的是什么,被落下的时候,深夜独处的时候问了好几次自己,是想尝试多久没有触碰自己极限,还是想学纯朴的藏民乐于将世事淡然,那些无谓的钻牛角尖还是心结,一世短短数十载何必纠结。
宛如一座开放式的半环绕剧院,背景是以梅里雪山向两侧绵延往低处逐渐成为灰白或翠绿状的山体,下方是无数玛尼堆及神山融雪而成的翠绿深池。
蓝天,雪山,冰川,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也不需要再有。
06 救援队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午后七点,临时凑建的小队已在上雨崩某家饭店用晚餐。
小队包含还在山里的深圳老哥是其二年纪稍长的成员,其余的成员包含与我在内的四位少年与提早下山的西安老哥。
餐后西安老哥便开始担心起来,最后在大本营会面的时候已过四点。
深山与山外不同,一旦过了六点左右四周便漆黑一片,即使有手机附带的手电筒也无用,那黑暗会吞噬一切。
由于当时只有我登陆了深圳老哥的号码,将手机转交给客栈主进行沟通协调后依旧无法得知或帮助老哥下山。
顽强的老哥依旧想靠自己走出大山,但深夜的大山除了黑暗更恐怖的是寒冷。
但所谓的互助需要「助」到何种程度?
直至夜间八点左右发来一条信息,「背靠大山雪山大山,溪水的左边二十米」。
无论我多次询问任何其与救援队的联系情况老哥依旧只关注这模糊的地理位置。
山里的黑我是清楚的,与贵州小哥在雨崩外侧拍星空的时候那银河的耀眼与手机最强的手电光却只能照出脚下草皮的无力感便可得知。
作为一临时队友,尝试做了多次人道救援,包含联系客栈主,尝试报警等皆被老哥拒绝,西安老哥则嘴上说仁至义尽却不断唤我与另一老哥联系,好不容易清净的心又开始烦躁。
「好冷、好渴、收到短信回复一下给我点信心」,最后一次发来的讯息。
虽然没有义务却有人性,这是身为人的本质。即便答非所问也需要依旧应付着,嘴上不说,可我们也害怕着。
「你是他的朋友吗?」,一陌生男子说到。
无能为力的心情直至救援队电话打来才松一口气,原来老哥已自行联系,剩下的只能看他自己。
银河下的我与小哥还在研究星空延时技法,另一方面,老哥已获救在大约十一点的时候。
引用:
雨崩,在藏文中译为经书,据传是村外晚不远处坐落着「石篆天书」而得名。待在雨崩多一天,心情也就多平静一些。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07 神瀑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众人大多是有目的性的前来,能以最少时间抵达最多徒步路径为其目标,这也就是为何在此多续留一日的我必须在今早与他们道别的原因。
多的一日,与其说是缓解脚上疼痛,不如说是想继续待在这极慢的世道中享受如此难得的寂静。
扎西德勒,在藏语里有祝福吉祥之意。
道一句吉祥也是开启早晨的第一件事。其二,倒上一碗酥油茶,吃上一口青稞饼便后继续踏上旅程。
从下雨崩出发到神瀑,约六公里的距离,也可能已修建石板路的原因,爬坡路段意外平缓许多,比起冰湖段约能省下近一半的时间。
受到上海零零后小妹邀请后便加入新一徒步队伍。其十余人形形色色,偶有闲谈交流,但多数时间则独自沈浸在山景。
神瀑之于冰湖而言对藏族同胞更具实际意义,尤其是在接近转山节的这几日向此地遽增的外地藏民与摆满在朝圣路上烧香台的果物便可得知。
外地游客与藏民服装上便有极大的区别。
「游客」通常按照所谓的「攻略」,是沿着神瀑旁玛尼堆群至瀑布支流顺时针绕三圈而行,相传有祈福之意。藏胞则手持转经筒与佛珠持续地对着瀑布主流进行诵经朝拜动作。
可以解释在「游」与「信」二字之间对于造访此地的人们心中分量不尽相同,也亦无对错之分。理解,并尊重即可。
也因万物生灵的说法在故乡台湾也时有所闻,如同会为山神、河神、石头神等立庙烧香,因此对于此相似信仰我并不会产生过多的陌生或是神秘感。
临别前在山腰的处旁亦堆栈了一座玛尼向神山神瀑致意。
08 笙歌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雨崩最累的路段是什么?不是冰湖,也不是神湖,是当回村后还需往返上下雨崩的煎熬。然而,当双膝与心肺功能在不断挑战新的极限时其实都不会多想。
一个人的出行总是有很多意外惊喜,如同遇见上海零零后的小妹。
十年前的我是否如此,读大三那年第一次自己踏上欧洲大陆,对于新事物的期待充满新鲜感的心态,那是初衷,对于未知世界的热爱。
一场饭局,一口热酒,陌生人们为另一女孩庆祝一生一次的三十岁生日,来自八方,甚至远至对岸的我无违和的融入环境,或许这样的熟悉与陌生感最适合人敞开心扉。
三十岁的我又在何方,这一夜后我仅坚信,我们虽然难以掌握未来,却能把握当下。
明天过后众人又将四散各方,有人问到,「不会感伤吗?」,然而对我来说早已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别离,过往在海外游学也好工作经历也正好皆是如此。
其实人生就像这场徒步一样,刚开始一个人来,最后一个人去。但路上总会有风景,不管好还是差能见到的都只有一次。
都市人的山中乐园,山城人藏民的家。
引用:
如果说一张照片代表的是永恒,一段延时是将永恒无限延续下去。顺着雨崩河下游,依附着大峡谷下坡,是来自于自然的恩赐。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09 尼农大峡谷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你也是今天要出尼农的吗?」,一对中英夫妻便前来询问。 徒步者们大多在上午9点的左右早已前往神瀑地带,在客栈的小饭馆在吃了最后一碗米线后便同行。
这大概是我觉得在雨崩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夫妻俩的蜜月旅行,在高原深山里的徒步旅是还蛮符合西方世界的观念。在这里见到外国友人也不意外,因为第一天在西当线徒步时便认识一位来自英国的英语老师。
「你怎么会知道这里?(雨崩),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这么大,怎么会来一个相对不便的深山老林。」,我对外国友人问道。
「我中国朋友说很有趣,让我一定过来看下,不过住宿还真不好订,很多不能接待外宾」,他回答道。
「嗯,我上次去青海的时候也深有同感」,我回答道,以台胞身份。
峡谷的路有几段是偏险的贴壁小径,所谓的「险」也不是险在路窄,而是险在「多处坍方」与碎石坡地,若发生在雨天或雪天着实让人害怕。
昆明小哥算是今日与我同行最久的旅者,去年以来过一次的他似乎驾轻就熟,看那深褐色的皮肤就知道可能与抵达大峡谷前用几步路就蹬完前段巨石步道的几位老手差不多资深。
峡谷内的风景可以说壮观,但因为实在太广,一般相机却无法捕捉其原貌。一路的平面与下坡路段除了双膝发疼的我以外,步行者们皆显得怡然。
尼农的休息站只有一家叫秘境客栈的木造平房,往返路段的商品物价依然非常统一,再次与拼车司机联系后,大哥们也能提前驱车赶抵山下停车场。
回程的路段不外乎就是返回飞来寺、德钦或是香格里拉。
去往飞来寺的旅人通常是资深徒步者,他们将大行李放在客栈后再轻装走入雨崩。我与昆明小哥在停车场等了许久也不见想拚车的驴友,只好先去德钦再转往香格里拉。
最后一次分道扬镳,在抵达车站之后。
10 后记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凌晨三点钟,扬州大哥结束了与我仨的深夜对谈。今天是再次庆祝平生素不相识又偶然相识的诞生日。
两位上海小姑娘与我相同,首次的徒步冒险,可能是同为都市里长大的孩子才能体会到的乐趣,四人总把人生哲理不断深入再深入。就算最后没有标准答案,但思辩与理解过程确实快活。
酒吧内老板不时的发出奇异声响,或许是无意,但听起来犹如再催促着我们赶紧回去睡觉的时钟一样闹腾。
一间宣扬藏文化的书店是在此迷城里意外发现的惊喜,店外大佛寺的金光闪耀貌已随着深夜悄然消逝。
云端上的青旅,寂静的独克宗。
有朝一日。
--------------------------------------------------------------------------《雨崩攻略》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台北少年大陆寻奇|雨崩探秘(附攻略)
雨崩旅拍: YouTube
Instagram:adventure_story2 |
本论坛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用于分享与讨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平台致力于提供开放的资讯与交流空间,但不直接参与用户间的交易与合作。请用户自行甄别信息真伪,谨慎交流与交易,必要时寻求法律协助以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