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激烈争吵 据报道,乌克兰政府近日推出一项T恤筹款活动,利用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激烈争执的余波。 这场于2月28日举行的会晤原本旨在推动美乌稀土矿产协议的签署,却演变为特朗普和万斯指责泽连斯基对美国援助缺乏感恩的争吵。随后,美国取消了原定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乌克兰官方则发布了一款印有泽连斯基发言的T恤衫,推出筹款活动,并且剪辑了“泽连斯基94次感谢美国”的视频,一经推出迅速走红网络。 在白宫会晤中,泽连斯基被批评未穿西装。对此,泽连斯基当场回应:“在战争结束后我会穿正装。”这一瞬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据报道,乌克兰政府推出的筹款平台United24迅速抓住这一热点,发起了一项T恤筹款活动。 该平台推出了100件印上这句话的限量T恤,并以抽奖形式向捐款24美元或以上的人开放。
乌克兰官方推出的“筹款T恤”网络截图 United24在网站上写道:“总有一天我们都能穿上西装。现在,是时候帮助乌克兰结束这场冲突。你手中握有支持乌克兰的所有牌——现在是时候出牌了。捐款帮助乌克兰结束这场战争,赢取一件代替西装的衣服。” 与此同时,另一段有关“泽连斯基感谢美国”的视频也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该视频合集显示,泽连斯基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以来,在讲话中感谢美国,总共感谢了94次。该视频由一名推特用户转发,获得了660万次观看和超过10万个点赞。 视频的制作方United24 Media表示,他们仅追踪了泽连斯基每日讲话中的感谢次数,并补充说“实际次数远高于此”。
“泽连斯基感谢美国”的视频走红网络 当地时间3月3日,这段“泽连斯基感谢美国94次”的视频发布之际,特朗普命令暂停对乌克兰的所有军事援助。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当日早些时候收到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乌克兰准备“尽快坐到谈判桌上”,并随时准备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努力实现持久的和平。此外,乌克兰准备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签署矿产和安全协议。 红星新闻记者 邓纾怡 综合央视新闻 延伸阅读 几天时间过去后,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那场“世纪吵架”仍然引发着西方社会的热烈讨论。 2日有文章分析认为,语言文化的隔阂可能是这场吵架得以发生的重要原因,泽连斯基坚持使用英语对话,造成语义理解和表达不精准;而特朗普与万斯这两位英语母语使用者也没有考虑到语言文化的差异,让对立的形势更加升温。 英国政治专栏作家芭芭拉·塞雷斯在个人博客中写道,泽连斯基对“suit”“dictate”等单词可能存在误解。有美国网友指出,当时在场的乌克兰驻美国大使奥克萨娜·马卡洛娃明明就拥有接近英语母语者的对话水平,如果泽连斯基让她当翻译,将会极大地降低冲突爆发的风险。 泽连斯基能说英语 英作家:但他明显有文化障碍 从此前的公开经历看,泽连斯基至少拥有基础的英语能力。比如在2022年12月,他曾在美国国会用英文发表演讲,并接受了全体议员的起立鼓掌。不过那一次泽连斯基是拿着已经被润色好的稿件读稿演讲。在“世纪吵架”之后,泽连斯基当天还做客福克斯电视台,用英文简短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 不过有文章指出,能用一种语言进行工作沟通,和深刻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比如美国驻新加坡文化传播顾问汉森就曾在采访中指出:“全世界只有4亿多人生下来就用英语作为母语,而有20多亿人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使用者与母语者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文章指出,在这场“世纪吵架”中至少能看出泽连斯基作为斯拉夫文化圈中人的一个思维特点。一项横跨欧洲、亚洲和北美的跨文化语言学调查指出,北美文化圈更强调自我的感受,比如万斯和特朗普就在对话中大量提到“你让我感觉xxx”这样的句式;斯拉夫文化圈和北欧文化圈则会淡化人的主观感受,更关注如何达成一个客观的目标,因此泽连斯基在对话中强调如果要达成目标,需要满足哪些先决条件。
特朗普、万斯与泽连斯基在白宫“互怼” 芭芭拉·塞雷斯在博客文章中表示,她能理解泽连斯基为什么希望使用英语对话,因为这样可以与西方观众直面沟通。她表示,她之前在制作和主持电视节目时,也要求嘉宾尽量使用英语。不过芭芭拉认为,在这个场合中泽连斯基明显出现了一些文化方面的障碍,“我的经验认为,你来自世界哪个地方真的对你理解事情的方式产生了影响”。 芭芭拉认为,泽连斯基有可能对两个英文单词产生了误解。当房间内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正装时,使用的是“suit”(西装)一词。在乌克兰语中,与“suit”对应的词汇实际含义更像英文的“costume”(制服、戏服)一词,泽连斯基在回答时也使用了“costume”一词。芭芭拉指出,“costume”在当时的语境下显得很轻佻。另外当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你无法主宰我们的感受”时,使用了“dictate”(主导)一词,泽连斯基则明显理解为“独裁”的含义。 乌克兰驻美大使英语流利 曾有美国留学经历 在社交平台X上,泽连斯基为何不使用翻译这一话题也引发了讨论。一位美国网友指出:“马卡洛娃明明就能胜任翻译,但泽连斯基却选择蛮干到底。”现场视频也显示,当争吵爆发后,马卡洛娃用手扶住额头,显露出痛苦的表情。
马卡洛娃掩面扶额 公开资料显示,马卡洛娃1976年出生在乌克兰罗夫诺市,她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后来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深造,获得公共财政与贸易学硕士学位。此后马卡洛娃在美国金融界摸爬滚打,还进入过世界银行工作。2015年,她担任了乌克兰财政部副部长,在此期间她一手创建了乌克兰投资局,专门负责吸引外商投资。2021年,泽连斯基任命她为乌克兰驻美大使,主要负责“与拜登政府合作,并广泛与两党建立合作关系”。
美国网友认为,马卡洛娃的英语虽然有乌克兰口音,但完全不影响理解。由于长期在美国留学工作的经历,马卡洛娃的英语水平接近母语者。在此前的公开采访中,马卡洛娃在谈到自己熟悉的财政预算、国际贸易等领域时,都能用准确的英文单词表达意思。就在“世纪吵架”之后,马卡洛娃还用英语接受美国媒体访问,尝试挽回和修补两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