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南国民级社交应用Zalo因一系列收费政策引发舆论风波。这场争议的核心,源于用户发现注册账户和找回密码这类基础功能竟需要额外付费——发送一条验证短信收费5000越南盾(约合1.5元人民币),找回密码则需支付1000越南盾(约合0.9元人民币)。平台给出的理由是“系统繁忙,无法自动发送验证码”。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月14日,当时来自河内的用户成忠(Thành Trung)在为亲人注册Zalo账户时,发现该应用并未自动发送验证码,而是要求他发送短信至7539号。成忠对此表示不解,认为在注册过程中要求用户支付费用是非常不寻常的。他指出,虽然金额不大,但这种做法显然影响了用户体验,使得Zalo不再是一款真正免费的应用。
Zalo通知系统繁忙,要求用户撰写消息并支付 5,000 越南盾的费用
事件的发酵颇具戏剧性。2月14日清晨,胡志明市的芳清(Phương Thanh)因更换新手机尝试登录Zalo时,发现必须拨打每分钟收费1000越南盾的热线才能获取验证码。她在社交媒体吐槽:"如果账户余额不足,难道要永远失去自己的社交圈?"这条动态迅速引发共鸣,短短24小时内,#Zalo收费陷阱#的话题阅读量突破200万次。应用商店里,近三个月关于"验证码收费"的一星评价激增47%,甚至有用户晒出因反复发送无效验证码产生的数万越南盾账单。
深入观察会发现,这场收费风波背后暗藏三重矛盾。首先是政策合规与用户体验的冲突。根据越南2025年生效的《电信法》163号令,所有网络通讯服务必须严格验证用户身份。但Zalo选择将合规成本转嫁给用户,与WhatsApp等国际平台自行承担验证成本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其次是商业变现与公共服务的失衡。作为占据越南76.5%(约7650万)移动用户的本土应用,Zalo承载着社交、政务、商务等多重功能,其逐步收费化的动作——从限制好友数量、缩减云存储,到如今的验证收费——正在动摇其"国民基础设施"的定位。最深层的是数字服务边界的争议:当基础功能开始明码标价,是否意味着互联网的"免费时代"正在终结?
近年来,Zalo在不断收紧免费功能方面的举措也引发了用户的不满。2022年,该平台曾规定未付费用户的好友数量限制为最多1,000个,并且每月只能回复来自40个陌生人的消息。此外,Zalo还将免费存储空间从1GB减少到500MB,用户只能使用zCloud进行数据备份,且需支付高达490,000越南盾的费用。这一系列措施让用户感到Zalo正在逐步削弱其免费服务的吸引力。
值得玩味的是,Zalo母公司VNG的财报显示,2023年其增值服务收入同比激增68%,而用户付费转化率仅提升2.3个百分点。这暗示着现有用户正被迫为更少的功能支付更高费用。河内理工大学数字经济学教授黎明俊(Lê Minh Tuấn)指出:"当平台垄断性越强,其收费行为的社会影响就越大。Zalo需要警惕重蹈韩国KakaoTalk因过度商业化导致用户流失的覆辙。"
眼下,这场始于5千越南盾短信费的争议,已演变为越南数字社会发展的缩影。在胡志明市电子商业协会的座谈会上,中小商户代表担忧:如果社交工具的基础服务都需付费,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将由谁来承担?而更多普通用户则在网络发起联署,呼吁监管部门介入界定"基础数字服务"的范畴。这场收费风波,或许正在为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公共服务属性书写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