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洋公园频频“放大招”,连喜讯都要连发两波! 先来说说川金丝猴的好消息。这位金灿灿的“森林贵族”辣妈“乐乐”,于1月16日,成功解锁她的“第四胎成就”!
来源:HK01 从2017年第一胎“乐奇”到2019年的“小花生”,再到2021年的“小黄豆”,这次新宝宝的到来,让整个金丝猴家族更加热闹了。 猴宝宝的性别和体重目前还没公布,但母子健康,状态良好,已经让大家对展区重开的那天充满期待。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的魅力可不止是它们的颜值天花板。金灿灿的毛发、蓝脸红唇的贵族气质,再加上一家子猴子上蹿下跳的互动,让它们早早成为了园区的人气明星。
来源:香港海洋公园 而“乐乐”的小家庭简直就是“猴界欢乐制造机”——几只猴宝宝凑在一起,每天都在上演“猴版合家欢”,想想都觉得画面感拉满。 如果说金丝猴带来的是一场“金色奇迹”,那么海洋公园的大熊猫龙凤胎“家姐”和“细佬”,则直接让这个春节档成了“萌宠治愈季”。 这对首对港产大熊猫兄妹的亮相时间,终于定了! 2月16日,他们将首次公开和游客见面,而2月15日,正好是他们的半岁生日。 这对龙凤胎的名字暂时还没有正式定下,不过“家姐”和“细佬”这样的粤语昵称,已经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港式亲切感。
来源:HK01 “家姐”,寓意姐姐稳重、有主见;“细佬”,代表弟弟顽皮活泼、天真烂漫,既简单又形象,完全符合两只熊猫宝宝的性格。 可以想象,等到他们的名字正式揭晓时,估计全城又会掀起一轮热烈讨论。 去年8月出生时,“家姐”和“细佬”加起来只有300克,瘦得像两只“迷你汤圆”。但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已经长到了10公斤,变成了软乎乎、圆滚滚的憨态小胖子。
来源:东网 从一开始的低调成长,到后来的视频频频破圈,这对龙凤胎的“出道之路”堪称顺风顺水。 尤其是他们那段“熊猫互撩”的经典视频,更是成为网友们的快乐源泉。 “细佬”死死抱住“家姐”,一脸“不让你走”的霸总模样,而“家姐”则轻松掰开弟弟的手,转身跑得无影无踪。
来源:HK01 网友看完纷纷表示:“不愧是熊猫兄妹,戏精属性拉满,分分钟上演偶像剧!” 不过,“家姐”和“细佬”可不只是“靠脸吃饭”的萌宠。随着他们的亮相,海洋公园也将迎来一波新的经济增长点——熊猫经济。 熊猫经济的潜力有多大? 让数据来说话。 日本的大熊猫“香香”,仅三年半时间就为东京创造了28.5亿港元的经济效益;台湾的“圆仔”通过周边商品和授权收入,半年内就赚了1.2亿港元!
来源:点新闻 而海洋公园这对龙凤胎,作为香港首对“港产”大熊猫宝宝,完全有机会复制这种“流量变现”的成功模式。 目前,海洋公园已经推出了300多种熊猫主题商品,包括玩偶、文具、服饰等,但局长罗淑佩也坦言:商品种类还可以更丰富一些。 未来,围绕这对熊猫兄妹,园区很可能开发更多沉浸式体验,比如熊猫主题酒店、互动展馆,甚至举办熊猫文化节,将萌宠文化和消费体验深度绑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来源:星岛头条 然而,熊猫的首秀光环背后,也藏着海洋公园的经营压力。根据2023-2024财年的数据,尽管游客量和收入创下了近五年的新高,但海洋公园依然面临亏损的困局:
·总收入:达到11.81亿港元,同比增长41%; ·游客人次:增至314万,同比增长33%; ·最终亏损:7160万港元。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昂的运营成本,特别是保育和教育相关的支出,高达4.376亿港元,占总支出的近三成。 而与此同时,政府拨款从上一年的8.495亿港元大幅减少到了2.8亿港元,让海洋公园在财务上雪上加霜。 因此,这次“家姐”和“细佬”的首秀,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萌宠亮相,更是园区吸引客流、推动熊猫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如果他们能够像“香香”或“圆仔”那样,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级的熊猫明星,海洋公园的经营状况也许能迎来转机。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可以说,2月16日绝对是香港春节后最令人期待的日子。 港产大熊猫龙凤胎“家姐”和“细佬”将在这天迎来他们的首秀,而川金丝猴家族的新成员也让展区充满期待的氛围。 所以,忙完春节,何不带上家人朋友,看看“家姐”和“细佬”如何用他们的憨态萌翻全场;再期待川金丝猴家族的新丁加入欢乐的大家庭,让整个展区充满笑声和治愈的力量。 节后第一波轻松治愈,海洋公园已经帮你安排好了。萌宠们正用最可爱的姿态等你来打卡,Are you rea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