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电影市场迎来了传统的贺岁片黄金档期。然而,在港人北上消费热潮的背景下,香港电影业能否在这个新春佳节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为了业界和观众共同关注的焦点。 去年,香港共有9间戏院结业,电影业的前景令人担忧。 然而,在今年农历新年假期期间,香港电影市场似乎并未受到北上热潮的太大冲击。在旺角百老汇戏院,记者大年初四(2月1日)下午观察到,等候入场的观众大排长龙,显示出港人对本土贺岁片的热情支持。
影迷王先生表示,今年香港上映的贺岁片题材丰富,水准依然保持,他认为在戏院的观赏体验相比串流平台更加专注。对于是否会考虑北上看电影,他反问:“香港睇到点解要北上先?”这种态度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香港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支持和认可。 然而,在内地市场,香港电影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的星河寰宇影城同样旺场,多部电影的入座率达到了七至八成。不过,从观众构成来看,内地观众占据了绝大多数。有影迷特地北上观看香港尚未上映的《唐探1900》,但也有观众表示,他们选择看电影只是为了填补午餐和晚餐之间的空闲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港深两地电影票价存在差异。 以福田星河寰宇影城和旺角百老汇戏院为例,相同电影的票价在香港普遍较内地贵两至三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观众的观影选择。不过,也有观众表示,他们更看重电影的质量和口碑,而不是单纯的价格因素。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言人田启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民外游确实对农历新年的票房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他认为,贺岁片一旦建立口碑,就能吸引市民到戏院支持。近年来的《饭气攻心》和《毒舌大状》等影片就是成功的例子。他强调,归根究底,电影拍得好、有口碑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内地观众在观影后的自律性也值得称赞。他们离场后会自行丢弃饮品等垃圾,显示出较高的文明素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地电影院的观影环境。
综上所述,虽然港人北上消费热潮对香港电影市场带来了一定冲击,但香港电影业并未因此气馁。相反,他们通过不断提升电影质量和口碑,努力吸引观众回到戏院。在这个新春佳节期间,香港电影市场能否破冰前行,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