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

   
关闭   当前为简洁模式,您可以更新模块,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
OD体育 OD体育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叮铃鱼
LV14 敬畏的寂静
帖子    2861
新博币    0 提现
提现    3600
TA的勋章:勋章中心
     
    2454 2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阅读前请思考,欢迎留言分享:

    你那么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你的原动力是什么?



    三年前,我被任命为公司的中层,成为一个部门的管理者。


    当时,内心激动了一把,心想,在职场熬,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天么?


    升级管理干部,意味着掌握了一定的权力,设备采购权、奖金分配权、人事调度权……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然而,我的心态变了,行动却没变。


    虽然已经是中层干部,但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还是和做员工时一样。


    上班准时打卡,做做系统项目,偶尔刷刷淘宝,泡个挂耳咖啡,下班准点到游泳池,练就了一口气1200米的成绩。


    直到一次中层会议上,中心总监直接点名批评了我:“当员工是这样,当中层管理干部还是这样,那干嘛要你做中层干部?!”


    一句话把我骂醒。


    我开始认真读起他自费给我们每个中层干部买的书,并且从11楼中心办公室,把办公桌搬到了五楼机房,直接在基层办公。


    以后,再也没搬上去。



    转变思想为先


    慢慢发现,我之前对管理的理解全是错的。作为从专业技术序列晋升的管理人员,思维模式是我成长的最大阻力。


    作为技术人员,我一直是直线式思维,由始到终,习惯从已知条件推导结果,一旦已知条件项缺少时,就认定结果无法推出,人就变得很焦虑。


    把这种思维带到管理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会跟上级提很多条件,因为在我的思维中,只有当条件足够时,才能得到结果。而当结果没有达成时,我往往归因于上级给到支持不充分,或者环境改变太快,责任不在自己。


    而管理者却是结果导向的思维,以终为始,从目标开始考虑需要什么条件,然后主动想办法去创造条件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

    管理不谈对错,只是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机房,去观察部门管理中的问题,并着手实践解决。



    强力推行改革


    我接手部门时,面临着很多难题:

    1、部门内部业务边界不清,名义上有主管负责,但存在个个都可以管,实际上谁都不想管的局面。

    2、员工能力跟不上,人员梯队建设缺失。

    3、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不透明,员工积极性不高。

    4、上传下达渠道不通畅,员工对部门开展的业务、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不明朗,参与度不高。


    经过思考,我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梳理业务,模块拆分


    部门业务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所以我将业务拆分为5大块,每组配备7至8人,组长负责制,理清了工作边界,避免了责任不分。


    2、项目带动成长


    下放权力,由项目负责人带动组员,跟进项目的设计、采购、招标、合同撰写、集成、调试、验收等,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让每一名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增强每位员工的成就感,让员工共同成长。


    3、绩效考核变革


    在外来人力咨询公司搭好框架的基础上,制定更符合工作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对一般员工的打分权力下放到组长,增强组长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同时将每月的绩效打分公布,做到公开透明,让每一位员工清楚这一个月的表现,做到心里有数。年终奖的发放也是根据每个月的绩效汇总而得,避免了拍脑袋和晕轮效应的产生。


    4、让员工参与部门管理


    通过部门会议,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员工的心态、想法,根据他们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让他们参与到部门管理中,甚至起决策作用。


    比如,设备采购环节,从一万元的单机设备采购至几百万元的系统采购,全都由一般员工独自主持完成,而我的角色只是起到帮助把关的协助作用,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改革遭遇阻力


    改革,一定会遇到阻力,特别在体制内进行如此的改革,阻力会更加大。


    像是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中,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有员工就直接抱怨:“早、中、晚、通宵值班的分值权重由原来的一样而改为不同,这种设定不合理。”


    并在小黑板上匿名留言:我每天都上通宵班,岂不是我绩效最高?!


    他说的没错,但事实上通宵班是人人都不想上,我相信他是以赌气话来发泄不想上通宵班带来的待遇降低。


    又例如,以往的年终奖都是系数分配,但系数的建立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我第一次按照大数据来进行分配,平时干活少的突然间年终奖就少了,会不适应,诸如此类。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大部分同事,以及公司高层领导,都能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让我很顺利地推进我的变革。



    改革终有成效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变,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员工工作更有主动性了,想问题也更全面,和外部门配合也更默契,工作也就更到位了,对接部门对我部员工的正面评价慢慢多了起来。


    这里有个“制定轮休制度”的例子,可以说明员工的积极主动思考:


    因为部门值班的特殊性,我们部门成立近25年,从没有轮休的先例。


    但却有一名一线操作员工星仔,竟然根据部门的人员休假和值班特点,做出了轮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利用大数据分析,有理有据,还据此做出了制度安排规划,着实令人惊喜与意外。


    但回头一想,也正常,管理和机制上的创新,是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无限潜能。


    我分管部门的关键考核指标:系统可用度,在三年内更是逐年提高,前年提高了61.6%,去年提高了46.6%,该指标突破了地级市要求,已达到副省级级别。



    工作是最高级的刺激


    对于我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问我这样做原动力是啥?


    毕竟中层干部都是年薪制,按部就班也可以拿到,多干一些,年薪也不会比别人多。


    但是我认为,相比薪酬,工作本身才是更高级的刺激。


    世界如此之大,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破罐子破摔,待在原地,也可以选择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成就自己。


    • 2

      评分
    • +10

    fuckcc + 5 支持
    ethanph + 5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我要评分

    个人签名

    加油

    点击按钮快速添加回复内容: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 回帖 路过 感动 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