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菲律宾黄岛主 于 2020-7-23 20:04 编辑
这个政策集中体现了我国一贯引以为豪的实用主义政策倾向 (“别说那么多解决问题就完了”“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并运用到国籍和返回权领域。
中国法律和公共政策领域有那么多的舶来品 唯独在国籍返回权问题上这么不敏感 不是因为这个问题不重要
恰恰是因为太重要 是现代国家不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天经地义的产物,所以才被忽视 如果你相信自由主义,公民权利是理所应当; 如果你相信国粹主义,国族认同也不可或缺。
这个世界上有不保护国民的现代国家吗?
民航局的政策,放眼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你能找到第二个吗? 卓尔不群啊。
因为是原则,是道统,所以这原本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只有对与错,没有利与弊。
这是国民之所以为国民的基本内涵,必须实现,哪怕天崩地裂。 许多人似乎不能接受坚持原则必然要在利弊上付出代价。
会有患病国民入境,会有医疗资源的消耗
会有抗疫人员的负荷,因此原则可以抛在一旁。 这是价值观的冲突,是对现代国家意涵的不同理解。 折中地讲,我真心希望,民航局哪怕像之前几个月一样 虽然航班数量不足,但来者(到海关的中国公民)不拒多好呢。
我相信民航局和有关领导对这个政策背后的意义是没有多想的、甚至是毫无感觉的。 说句大实话,过去四十年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太拿国籍当回事 主要是没有类似的事件提醒我们国籍捆绑着怎样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by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