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眼镜猴通常栖息在群岛的东南部地区。目前的数据显示,在棉兰老岛,萨马岛,薄荷岛和莱伊特岛上均有这种物种被发现。部分也可以在Maripipi岛,Dinagat岛和锡亚高岛找到。
菲律宾眼镜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它们的身长约为11.8到14.9厘米,重量为113至142克。与他们的小身体相比,眼镜猴的大眼睛则明显不成比例。他们的解剖结构表明,眼镜猴的眼球和动物的大脑一样大,眼球的直径可达到1.6厘米。
2、菲律宾老鹰
菲律宾老鹰,也被称为食猴鹰,是世界上最大的鹰类,原产于菲律宾南部,吕宋,萨马,莱特和棉兰老岛。它的特点是棕色白色相间的羽毛,以及浓密又毛茸茸的“头发” ,一只成年鹰的尺寸可以达到86到102厘米长,体重可达9公斤左右。
这种世界上最稀有的,最强大的鸟类,已被宣布为菲律宾的国鸟。杀害的菲律宾鹰,根据菲律宾法律被判处12年的监禁和巨额罚款。
菲律宾老鹰是濒危物种,是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栖息地过度破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菲律宾鹰列入濒危动物的红色名录。1988年,还被列为灭绝威胁的动物名单。20世纪90年代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菲律宾老鹰目前数量很少。在过去的56年中,全球菲律宾老鹰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下降。尽管菲律宾政府已经通过各种立法保护菲律宾老鹰,但有些法律执行不力,也导致了鹰数量持续下降。
阿波山和Katinglad山自然公园都建有自然保护区供菲律宾鹰栖息,棉兰老岛的达沃还建有菲律宾鹰中心,以监督这些鹰的人工繁殖。
3、菲律宾鳄
菲律宾鳄又名缅多罗鳄鱼,菲律宾淡水鳄,是菲律宾特有的物种。与其他鳄鱼相比,菲律宾淡水鳄鱼非常小巧,身长大约4.5到5英尺长,重约15公斤。
这种鳄鱼有宽大的鼻子和厚重的盔甲。雄性成熟约2.1米,雌性成熟1.3米,交配季节为每年的12月至5月,每年5月至8月产蛋,每年最多可产卵三次,每批产卵量从7到33个不等。平均寿命为70至80岁。
菲律宾鳄属于食肉动物,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哺乳类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甲壳类动物和昆虫。
菲律宾鳄被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根据报道,截至2011年9月,菲律宾仅剩250只。无节制的商业捕捞,直接导致了菲律宾鳄数量的递减,过度捕鱼使得鳄的食物资源变少以及栖息地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则间接地造成了菲律宾鳄种群的衰退。
4、民都洛水牛
民都洛水牛,学名Bubalus mindorensis,是一种体型小而粗壮的水牛,是菲律宾民都洛岛的特有物种。2016年,民都洛水牛的数量为430,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单。
对民都洛水牛的主要威胁是偷猎这些物种进行体育和当地消费的偷猎者。此外,由于高人口增长导致的重新安置也威胁着它们的栖息地。
成年民都洛水牛的颜色为深灰色或棕色。与其他水牛相比,它们具有明显更短的腿。它们内下前肢以及它们的蹄具有明显的白色斑纹,耳朵在尖端上也显示出相同的白色标记。成年水牛的体重通常在200到300公斤之间,寿命为20至25年。
5、扭嘴犀鸟
扭嘴犀鸟,也被当地人称为Kalaw,主要分布在菲律宾中部班乃岛(Panay)和内格罗斯岛(Negros),这种色彩缤纷的鸟类也是世界上第二濒危的犀鸟。
除了红橙色的喙,它还有一个明显的脊状下颌骨。上胸部和颈部的羽毛也是红橙色。另一个显着特征是红眼周围裸露的皮肤。
它的身体上的羽毛通常是黑色的,但尾羽是白色的,带有黑色尖端。雌性Kalaw的颈部和头部羽毛也是黑色的,眼睛是褐色,皮肤上有蓝绿色。
6、疣猪
这种曾经在菲律宾中部,尤其是宿务,无处不在的疣猪,现在则只能在班乃岛和内格罗斯两个岛屿上找到。一些专家认为,虽然尚未证实,但马斯巴特岛(Masbate)上仍可能存在一小群疣猪。
该物种在宿务岛消失不仅是因为非法狩猎和伐木,而且也是农业用地清理的结果。将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最终变成了稻田,以适应该地区对作物日益增长的需求。
现在,这个物种的小种群由人工饲养。有些仍然生活在野外,但已经非常罕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这种哺乳动物的自然行为了解不多的原因。
这种哺乳动物的身体稀疏的被毛发覆盖。雄性毛发通常为深灰色,雌性毛发通常为浅棕色或银色。雄性疣猪,尤其是在班乃岛发现的雄性疣猪,背部长着一道长长的灰色鬃毛,最明显的特征则是沿着鼻梁一直延伸到嘴巴的白色条纹。
7、菲律宾鼠鹿
菲律宾鼠鹿,在本地被称为pilandok,原产于巴拉望岛,是世界上最小的蹄类哺乳动物,因其长得很像仓鼠,所以叫鼠鹿。这是一种害羞的夜间动物,当他们藏在厚厚的植被中时,你会发现很难找到它们。
鼠鹿的体积小,成年鼠鹿身高只有40到50厘米,肩部高度为18厘米,这也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小巧玲珑的鹿。实际上,它并不完全是鹿家族的成员,而是介于骆驼科与鹿科之间一个珍稀物种。
菲律宾鼠鹿以叶子、花和其他绿色植物为食,寿命约为14年,每窝产下一个幼仔。
偷猎者将鼠鹿的肉作为一种美味,将皮毛回收制造成皮革,这是造成鼠鹿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森林转变为农业用地和发展,栖息地的丧失则是鼠鹿数量下降的主要威胁。
8、菲律宾鼯猴
菲律宾鼯猴在当地被称为kagwang,因体侧自颈部至尾部有翼膜、状似鼯鼠、面部又像狐猴而得名,也有人戏称它们是“猴面蝙蝠侠”,又或者“不会飞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