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似葫芦半似梨,
握掌如要把拳击。
烈火一烹犹清脆,
入口令人心神怡。
佛手瓜
海西生异物,千载供食蔬
佛手瓜,也叫“洋丝瓜”,还有叫它合掌瓜,合手瓜的。
顾名思义,“佛手”是指果实上皱缩的纹路犹如人的手,“瓜”则说明它的身世,和南瓜、西瓜、黄瓜、甜瓜同属葫芦科的亲戚。
佛手瓜的花有性别之分,花后结倒卵形的果实,一般淡绿色,有稀疏短硬毛,上面有5条纵沟。根据品种差异,果实的颜色和“皮肤”状态也各不相同,有黄白色到深绿色,有长毛刺的也有表皮光滑的。
佛手瓜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佛手瓜属有11个物种,老家都在中美洲的山区,其中佛手瓜S. edule是最具代表性的栽培作物,它的种加词就是“可食用”的意思。有研究认为佛手瓜最早于公元前12世纪在墨西哥南部地区驯化。考古证据表明,玛雅人在8世纪已种植佛手瓜。
佛手瓜在18世纪传入美国,随后开启“环球旅行”,传入欧洲、非洲及东南亚国家,护照戳得比网红博主还满(bushi)。在19世纪佛手瓜传入中国,主要在华南地区安家落户。现如今佛手瓜已经征服了全球的味蕾,成为了多国人民餐桌上的常客,甚至还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栽培品种。
佛手瓜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会变得坚硬且纤维感十足,就像亲戚葫芦一样,因此用于食用的一般是嫩果。根据品种不同,佛手瓜的口味也很多样,由淡到甜,由脆到糯。佛手瓜的营养还很丰富,吃法多样,可炒、炖、蒸甚至烘烤、油炸,还能腌制酱菜。
佛手瓜可供食用的部分并不仅仅是果实。植株的嫩梢也可食用,又名“龙须菜”,类似南瓜尖,但口感会更细腻一点。
此外它有肥硕的块根,名为“洋瓜根”,富含淀粉,煮熟后口感有点像土豆,虽然在我国鲜有人吃,但是在拉丁美洲可是流行美食,也可用作饲料。
不仅是食用,佛手瓜在其它诸多领域也发光发热。佛手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世界不同地区被充作药用。佛手瓜提取物还被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甚至可用于酶和纳米材料的制备。佛手瓜茎的纤维有一定韧性,在造纸工业和手工艺品行业也有一席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