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您是在完全了解柬埔寨目前疫情、治安以及回国难度的情况下,依然坚定去柬埔寨工作吗?”
“是的。”陈青铭没有犹豫。
“我只是想出国,是不是柬埔寨都可以”
陈青铭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现在所在的公司,公司在中柬两国都设立了自己的部门。
在面试的时候,陈青铭询问道:这份工作以后是不是有机会去柬埔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陈青铭坚定了自己想要入职的决心。
但并不是陈青铭对柬埔寨非常喜欢所以非去不可,相反,他对这个国家完全不了解。他想要的,只是能够借工作的机会,圆自己的出国梦。
出生农村的陈青铭,对出国有着很大的执念。
他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山沟沟,四面环山。儿时就憧憬:山外面是什么?是海吗?
随着年龄的长大和阅历的增长,陈青铭明白,山的外面是一个更大的世界。
从大山走到了县城,再从县城走到了大都市。这个不断“走出去”的过程,让他十分享受。
和大多数同学、朋友不同,他选择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外面的大世界闯荡,陈青铭上大学、工作都选择了完全陌生的城市。
陈青铭自己分析:因为童年的“闭塞”与“狭小”,所以他对于“走出去”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大学、工作期间,他自费去了西藏、四川、北京、陕西、江苏、浙江、甘肃、山东等省市旅游,工作也选择了江西、广东。
在这些城市的旅行、生活经验,让他逐渐拓宽了眼界,开始向往更大的世界,也更坚定了出国的计划。
不过,陈青铭自己也吐槽当时想法的幼稚:因为出国不比在国内,在国内几乎无论走到哪里,相同的语言就能够解决百分之80%的问题。就算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也能很快通过各种渠道寻得帮助。
但在异国他乡,往往要面对的,是孤立无援的境况,会遇到很多得困难。
这一点,随着对柬埔寨这个国家了解越多,也愈发清晰。
“第一次看柬埔寨新闻,完全不信”
陈青铭至今记得自己看到的第一条柬埔寨新闻。那天,一条新闻正好更新:《金边有同胞被绑架受困至今,绑匪谎称带做核酸检测》。
他至今记得这条新闻给他带来的冲击:文中绑架、人口买卖、甚至担心器官被卖等文字,离他的生活太过遥远。但是震撼过后,陈青铭没有相信这条新闻。
直到看到评论区越来越多人的评论,以及同事对他进行科普后,陈青铭才明白:这些不是都市志异故事,而是正在发生的悲剧。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青铭也在新闻上和同事口中越来越多了解了这个国家。最初,他陷入了“信息茧房”:因为看到的第一条柬埔寨新闻带来的冲击,导致他总是特意搜索此类信息,以至于对柬埔寨产生极其恶劣的刻板印象。
同事也疯狂劝退他:千万别去,别到时候找我们借钱赎自己。而且在那边有个头疼脑热连医保都用不上,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随着对柬埔寨治安情况的了解加深,陈青铭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害怕”的情绪: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都经常得不到保障的国家,自己应该去吗?原本赴柬工作的计划,不出预料就此搁置。
“我是个很惜命的人,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更多见识这个世界的美好。”陈青铭说。
在柬国人和柬籍华裔的经历:
让他下定决心准备赴柬
因为工作的原因,陈青铭接触到了许多在柬埔寨生活的中国同胞,甚至包括不少柬埔寨籍的华人华裔,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这个国家的看法也不断改观。
这其中,两位与他同龄的年轻人的经历,让他彻底下定决心前往柬埔寨。
柬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刘鑫3年前前往柬埔寨工作。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他的老师就告诉了他许多在柬生活必须注意的事项:夜晚不要独自出门,去人少的地方不要一个人,走路上不要玩手机等等,他也严格遵照老师的嘱咐。
在柬3年,刘鑫从未遭遇过任何危险。他感叹:柬埔寨新闻中那个危险的世界和他自己所处的环境,完全是两个世界。
去年柬新年,刘鑫前往暹粒旅游。陈青铭看着对方身穿柬埔寨传统服饰,走在暹粒充斥着浓郁的异域风情的大街小巷,以及在瑰丽、神奇的吴哥窟中留下的精美照片,感到十分心动。
陈青铭有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他在大学的时候曾经购买过一个小许愿瓶,当时写了一个愿望放在其中:毕业前我要去国外旅游,然后买一件正宗的异国民族服饰。
很显然,这个愿望至今未能实现,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着这个许愿瓶,这个愿望也从未被遗忘。
刘鑫的经历一方面让陈青铭意识到,柬埔寨新闻上常常报道的恶性事件,对于生活在柬埔寨的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日常”,而同样是奇闻,并且大多只发生在特定的圈子中。
这在许多在柬从事正常工作的同胞口中,得到了印证。
刘鑫的经历让陈青铭明白,在柬埔寨的大部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国内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作为柬籍华裔的月玲,它在赴华留学后对中国的改观,则坚定了他要亲自去看看柬埔寨的想法,而不是因为别人的讲述,就否定这个国家。
月玲从小学习中文,大学是在中国留学。在两个国家的生活经历让她能够跳出单纯的柬埔寨人视角去看问题。
在月玲的成长中,最初对于“中国”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她表示,最初来柬埔寨的一批中国老板,许多人的文化层次并不高,后来网赌、网投发展起来后,许多中国人在柬埔寨从事黑灰产业,不仅扰乱了市场环境,还带来了很多治安问题。
她就有不少朋友,被骗进园区工作限制了人身自由。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的形象在她这里都不友好。
但后来在中国的留学经历,让她彻底改观。
有素质的国人、丰富的美食、飞速的发展,这些都让她明白,自己过去的看法是片面的。
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下,干净宽敞的街道上,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绚烂的霓虹灯不断闪烁。月玲惊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也对自己华裔身份多了一份民族自豪感。
月玲的心态转变成为陈青铭坚定赴柬的最大动力。他希望亲自体验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下绽放的思想火花,去感受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不仅仅是地域意义上,还包括文化意义上。
不过,即使已经决定赴柬,陈青铭也清楚,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特别是赴柬之后近期难以回国的准备。他计划在柬埔寨生活1到2年。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你觉得自己会后悔这个决定吗?”
“肯定会啊!”陈青铭的回答出乎预料,“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人在回忆的时候肯定会想:如果那时候选择另一条路就好了。所以,不要担心未来是否后悔,做好准备,勇敢往前冲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