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搭请随意,只不过我不一定会理你
由于做播客的缘故,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我这么一个妞儿的存在,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人来勾搭我了。不得不说,这为我的 日常信息处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这个压力在近期达到了一个临界值。 于是我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写一个攻略帖,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勾搭这门艺术。
先来扫清一下定义和讨论范围。 今天打算讲的“勾搭”仅限于网络语境之下,它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两个个体从素不相识变成可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状态”。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把“勾搭”和恋爱关系相挂钩,但我认为,恋爱关系也可以归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所以是包含在我刚刚提到的定义之内的。 简单来说,今天这篇攻略帖要聊的是:如何在网络上建立友情。
解释完定义和语境,来分析一下勾搭的本质。 从生理原因上来说,我们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神经递质和生物化学物质,这些了不起的物质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获得快感以及什么时候获得快感,正是这样一套强化和奖励体系驱动着我们的一切行为。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我们首先都是对自己的身体诚实的人。友情和交友活动是能获得快感的,也正因此,我们会毅然决然地出手勾搭又或是接受勾搭。 实际上,勾搭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我隐约记得以前一个教授说过,经济学归根结底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做决定的学科。深以为然。勾搭这个行为里面的确包含了很多经济学的奥妙,尤其是被勾搭一方,拥有着做决定的权利。比如说,要不要接受勾搭直接关系到机会成本,简言之是:如果我选择接受勾搭的话,也就因此需要花费一部分的时间来和你相处,而这部分的时间我原本可以用来做些别的什么呢?再比如说,这也关系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简言之是:我已经建立了很多良性互动的关系了,再接受一次勾搭的话,我可以得到什么,我又需要付出多少呢? 除此之外,既然勾搭是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那这当然还是一个政治学问题。人际间的交好交恶又或是纯粹路人,每一步棋都需要对形势有充分的调查、正确的认识以及精准的把控。完成一次勾搭,结交一个新朋友,对于完善我的朋友圈格局有什么帮助呢?这是不是能够让我在自己生存的环境内拥有更多的资源、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掌握更大的支配权呢?这些都是人际政治要衡量的指标。 当然了,在日常实操过程中,以上所说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的部分都是扯淡,毕竟我才没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来评估一个陌生人呢。 我决定要不要勾搭或是要不要接受勾搭其实只有三个原则:看感觉,看眼缘,看心情。 虽然感觉、眼缘、心情这种词听起来太虚无缥缈,但窍门儿也不是没有,接下来就通过几则实例稍微展开论述一下勾搭的技巧——也就是说,如果你碰到一个像我这样的家伙,你怎么让我对你有感觉,怎么让我觉得你合眼缘,怎么让我因为你而有一个好心情。
先举三类我个人极度反感的勾搭方式:跪舔,伸手党,求见面。 第一类我反感的方式——跪舔。 台词范例如下: “我好喜欢你,可以认识你吗?” “我很喜欢你的声音,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吗?” “在不在呀?……啊,不理我啊……啊,真的不理我吗……” 看到这些台词,我一般都会在心里默默吐槽一句:呃,你想认识我,可是我并不想认识你呀。 在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关系是在“跪舔、倒贴、白送”这样的情境下建立起来的。 举个例子好了,假设我在逛超市,导购笑容可掬地指着一台洗衣机跟我说,选这台吧,这台不要钱。我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当然怀疑它有质量问题啊!不然为什么不要钱呢? 同理,我觉得跪舔、倒贴、白送这类行为总是隐隐透着一种卑贱的气息,这种行为绝对不可能来自一颗丰富而有趣的灵魂。 但我只想和丰富而有趣的灵魂建立友情。 第二类我反感的方式——伸手党。 台词范例如下: “很喜欢你唱的歌,打包发给我吧,我的邮箱是blablablabla。” “很喜欢你的节目,求告知背景音乐。” “请问怎么成为像你这样有趣的人呢,有什么技巧吗?” 这里要分别陈述一下三句台词的背景。 第一句的背景是,我唱过的歌,除了极个别不太满意的或者是半成品不允许下载,其他都是开放下载的。凭什么要我打包发给你,你自己不能去下载吗? 第二句的背景是,我在播客平台发布节目的时候,基本上都在播放页面的一个叫做“节目包含音乐列表”的清单里面添加好了所有背景音乐,而且还是按照出场顺序添加的。所以我是真心不能理解为什么还会有人不停地在问背景音乐是什么,因为这根本就是我早就已经回答过的问题。 第三句的背景是,我认为有趣是一种气质,它对应的是积累和沉淀,但另一方面,“技巧”这个词意味着捷径,差不多相当于一种速成的方法。你来问我,一种气质应该怎么速成,我只会觉得你是一个急功近利、并且喜欢坐享其成的人,而我恰恰对这样的人没有一丁点儿好感。 我个人认为,从“信息获取”这个层面上来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这么友好。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全都是规模空前的信息集散地。只要你会用,基本上所有信息都可以自力更生手到擒来,完全不需要去麻烦别人。即使是“如何成为有趣的人”这种急功近利的问题,你百度一下,第一个弹出来的搜索结果就能把你带到知乎,然后知乎还有一百五十多个答案等着你,何必来问我呢。 生活在这样一个便利的时代,竟然还会当一个伸手党,未免也太厚颜无耻了。而且他们的措辞风格很统一,都是先表达一个“我喜欢你的作品”或者“我欣赏你的个性”的意思,然后再开始张口提要求。对此我只能说:谢谢你们的喜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因此就要伺候你们。 第三类我反感的方式——求见面。 台词范例如下: “你好,看到你资料写着你在广州,我也是。我还挺欣赏你的,找一个时间约出来见个面吧。” 我一般见到这类台词心里都特别纳闷,在网络上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求见面,你到底是哪儿来的这种自信啊? 每个人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安全距离的设定,从陌生人、到认识的人、到熟人、到朋友,这个安全距离是在沟通过程中一点一点缩小的,就好比两个本来很遥远的人一步一步朝对方走近了。这种在网络空间里第一句话就求见面的行为,就是强行无视安全距离的设定,嗖地一下出现在我旁边跟我装熟,那不好意思,我也只能嗖地一下举报或者拉黑你啦。
清点完了反感的,接下来说说欣赏的。 那些成功勾搭到我的人的身上有一些共性,以下列举最显著的三种能力:才华,悟性,独立。 先来说说第一种我欣赏的能力,才华。 在我的定义里,才华主要表现为一种将内部世界输出到外部世界的能力,它对应的动词是创造。由于我本人是一个喜欢搞创作的人,在互联网的各种创作平台上有自己的根据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成功勾搭到我的人往往也是这些创作平台上的同道中人。其实我总感觉在勾搭之前我们也彼此暗搓搓地留意了很久对方的作品,也都知道有对方这么一个人的存在,算是暗中惺惺相惜的关系吧。反正我被勾搭之后一般都会觉得:“哎呀好巧!即使今天你没有来勾搭我,可能明天我也会去勾搭你的。”就是那样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觉。 紧随其后的是第二种我欣赏的能力,悟性。 在我的定义里,悟性和才华的表现形式正好相对,才华是从内向外输出,而悟性更多的是从外向内输入,悟性对应的动词是理解,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消化。当然,有才华的人往往悟性都很高,毕竟创作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内外两个世界互相观照的过程,不可能只有单向的信息流动。不过我这里想要着重讲的悟性是来自受众一方的。对我来说,才华意味着创作和同道,而悟性意味着理解和知音。 我前段时间做了一个特别可爱的梦,梦到自己跟一个聋人谈恋爱。那个梦让我很有安全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他喜欢我的原因并不是我的声音,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在我看来,我的头脑、我的文笔、我的性格,这些种种,都比我的声音来得有价值。我现在就有一些很亲近的朋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以听众的身份来勾搭我的,别的听众往往只会说一句喜欢我的声音,但他们不是,他们通常会提及某一篇我的作品,并且附上一些正好说到我心里的对作品的理解。那种时候我都会想,被成百上千个人喜欢或者迷恋其实是一件很浅薄的事情,但是,如果在这些人中有一个能够理解,那就真的值得我欢欣雀跃了。 最后一种我欣赏的能力是独立。 具体表现为,有自己的小世界,从不黏人,从不刻意讨好。它代表了一种平等而且自由的状态,也就因此保证了双方对话的可能性,保证了一种稳定的动态平衡。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一种关系就是势均力敌,并驾齐驱,我认为这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对彼此最高等级的欣赏和尊重。
好了,说了三种反感的也说了三种欣赏的,最后来总结一下勾搭的要义,其实就是八个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上文也提到过,我渴望和丰富而有趣的灵魂建立友情,我猜大概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这样的诱惑。 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个成功勾搭到我的朋友给我摘抄过一段我很喜欢的话,就用这段话来结束这篇攻略帖吧—— “发展共同兴趣,到达相似高度,这样,才能互相欣赏,才有交换观点的可能。总之,如果我想勾搭你,那我必定要筹谋很久,久到我开口的那一瞬必定不让你觉察出我勾搭的企图,我只愿意让你相信,我们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本帖由 小公主 于 2016-4-5 12:0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