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iramam03 于 2021-10-8 10:12 编辑
鬃毛利齿狐蝠(Acerodon jubatus),又名菲律宾果蝠,是一种稀有的狐蝠科,且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蝙蝠。它们正处于濒危状态,有可能因猎杀而灭绝。鬃毛利齿狐蝠是夜间活动的,翼展最少阔1.5米,重约1.2公斤。它们可以飞行达40公里来觅食,主要吃多种的果实,尤其是无花果。由于它们专吃果实,可以帮助传播种子,对森林的重植有很大贡献。菲律宾政府正有计划保育鬃毛利齿狐蝠,免受灭绝的威胁。它们的数量曾逾千只,但因失去栖息地及遭猎杀而大幅减少。
它们只分布在菲律宾萨兰加尼省的洞穴及雨林内。
鬃毛利齿狐蝠是夜间活动的,翼展最少阔1.5米,重约1.2公斤。它们可以飞行达40公里来觅食,主要吃多种的果实,尤其是无花果。由于它们专吃果实,可以帮助传播种子,对森林的重植有很大贡献。菲律宾政府正有计划保育鬃毛利齿狐蝠,免受灭绝的威胁。它们的数量曾逾千只,但因失去栖息地及遭猎杀而大幅减少。菲律宾果蝠金发碧眼,脸上间断长有灰白色条纹,看起来更像是一只狐狸,因此它也被称为狐蝠或“民都洛岛条纹脸果蝠”。狐蝠类最有名的是果狐,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到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岛屿上,也是蝙蝠中最大的种类。这种蝙蝠广泛分布在非洲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一带。有些种类喜好独居,有些则集群居住。大多数果蝠栖息在树林里的开阔地,但有些也栖息于山洞、岩石或者建筑物中。
菲律宾有 九种食果蝠,主要栖息于原始森林里,高度依赖森林中的植物资源为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因此,人类开发森林以作为农垦地,或过度利用森林的 天然产物都会严重影响栖息在森林中动物(包括 狐蝠)的族群量与生存繁衍;反过来说,森林中食果性动物种类与数量的锐减亦会影响当地 森林植物种类的分布与拓殖。 Utzurrum ( 1995 )曾在菲律宾原始森林 对食果蝠 资源利用型式进行研究,来证明食果蝠与当地森林的相关性与重要性。 研究方法以调查被食果蝠利用的植物种类、利用的部位与型式,再藉由种子散布的型式( seed shadow patterns )与 种子萌发试验( seed germination tests )来评估食果蝠取食果实后,对种子的播迁造成的可能结果与重要性,结果发现,在22种被取食的植物种类中,有11种属于 桑科榕属,另11种属于7个科。 其中, 54.5%的果实为绿色, 22.7%为橙至鲜红色, 18.2%为 深红至暗紫色,只有一种为暗黄棕色。并非所有的食果蝠取食所有的果实种类,不过,不同种间重叠性相当高。 由观察两种 榕属种类在四条调查之穿越线所得到种子密度与距离发现,不同种的蝙蝠有不同的种子播迁型式:大型食果蝠主要在树上直接将果实取而食之( sit and feed ) ,残果与种子绝大部分掉落于树下或接近处;而中小型的食果蝠则会在果树间表现出一种〝往往返返( shuttling ) 〞的行为,通常会暂栖于树上,取得果实后会移至他处食用,因此,其残果与种子大多散落于离母株树种较远的地方。
另外,种子萌芽试验发现: 排遗中种子的萌芽率最高,达71.7% ,自嘴中喷出残果的种子次之,为47.7% ,而直接取自果实内之种子则最低,仅32.5% 。可见许多种子必须由果蝠取食,经其消化道排出后,始有较高的萌发率。 由上可见,菲律宾食果蝠的食性相当广泛,几乎所有的种类都是广食者( generalist ) ,不只取食一、二种果实。 然而,不同种的食果蝠对于果实的选择重点有别,果树高度以及单位面积(如一棵树)里可获得之果实密度对长距离飞行而至进行〝坐而食〞的大型食果蝠而言较为重要。 而往返频繁的中小型食果蝠则以果实的颜色(能量多寡)为选取对象。 因此,大型食果蝠所食用的果实多为绿色或暗色,而中小型食果蝠则以鲜艳颜色、含较高之蛋白质、 脂肪、糖份的果实为主。 不过,不论它们是采取何种觅食策略,理论上每一次造访所得到的能量一定多于能量的耗费。 此外,不同体型的食果蝠所采取的觅食策略,对于种子的传播贡献亦有所不同。 较小型的食果蝠对于局部区域的种子散播有重要的影响,而较大型的食果蝠虽然大部份的残果、排遗都掉落在树下,但是由于其长距离的飞行能力,即使只是少数的个体会在飞离母树后始排遗,已足够对大型植物种子长距离的播迁有决定性之影响。 因此,不论体型大小、觅食选择与策略如何,菲律宾的食果蝠群对当地广大而多样性的 热带森林之形成与维系 供献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