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节,按传统习俗要吃粽子。
在中国,粽子(Sticky Rice Dumplings)就是以黏性的谷物或薯类为原料,用植物叶子包裹后煮或蒸熟成黏性食品。这些黏性的原料以糯米为主,还包括小米、玉米、高粱和芋头等等,它们可以只是去皮后以颗粒状用作原料、也可以磨成粉后用作原料。包裹用的植物叶子以竹叶为主,也有用其它叶子的。除了主原料,还依据地域不同,加入豆沙、绿豆、红豆、眉豆、黄豆、腊肠、咸鸭蛋、花生、栗子、玉米、冬菇、虾米、猪肉之类的配料。
在世界范围内,对相同的食材,其烹饪方法有趋同的趋势。粽子也不例外,在大多数国家都有粽子,只是在主料、配料和包裹用的叶子上不同而已。
当然菲律宾也有粽子,在菲律宾语(Tagalog)中粽子被称为 Suman,在中部和南部使用的米沙鄢语(Bisaya)中被称为 Budbud。据考证,菲律宾本土的粽子源于印度。菲律宾人特别爱吃粽子,菲式粽子 Suman 已成为菲律宾十大甜点之一,几乎成了菲律宾各种节假日的必备美食。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菲式粽子所用的黏性主原料有三种,糯米(Glutinous rice,菲语 Malagkit)、木薯(Cassava,菲语 Kamoteng Kahoy)和香芋(Ube)。这样就按原料形成三种菲式粽子,即糯米粽子(Suman Malagkit)、木薯粽子(Cassava Suman)和香芋粽子(Ube Suman),当然也有两种或三种原料混合制成的粽子。
菲式粽子所用的叶子有香蕉叶(Banana leaves)、椰子叶(Coconut leaves)、贝叶棕榈(Buri Palm leaves)和山姜叶(Tagbak leaves)等等,当然也有用竹子叶(Bamboo leaves)的。
菲式粽子在配料使用上,也像中国一样,不同地区会有不同变化,但总体上来说不像中国那样丰富,绝大多数只是加入了甜味配料而已。 菲式粽子在造型上也是各种各样,但以圆柱形的为主。
尽管菲式粽子随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有一个不变的吃法,那就是一定要“甜”。食用时通常要淋上椰焦糖浆(Coconut Caramel Syrup),最次也要蘸白糖,或者直接在在蒸制时加入白糖或椰焦糖。食用时通常还要撒一点椰凝乳(Toasted Coconut Curds,菲语 Latik)或椰蓉(Desiccated Coconut)。 注意:Latik 这个词在吕宋岛(Luzon)是“椰凝乳”的意思,但到了米沙鄢地区(Visayas)就变成“椰焦糖浆”了。
菲式粽子主要有以下这些品种:
祝亲友端午安康!尽情享受粽子的美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