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设计及研制的潜水器蛟龙号,28日完成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9次下潜作业,在4706公尺的深海采集了5种具代表性的生物样品,再创记录。研究人员指,这些样品将加深民众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据媒体报导,当天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处海底盆地进行,蛟龙号最深下潜至4706公尺,海底盆地地势平坦,布满直径1厘米至4厘米的黑色结核;蛟龙号在海底完成了2500公尺的航行和测线任务,分区域采集到底层海水和沉积物等样品。
中国自主设计及研制的潜水器蛟龙号。
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据张睿妍指出,对比本航次在海山进行的下潜作业,海盆的生态系统有显著差异。在约5小时的海底作业中,共观察及拍摄到肉食海绵、玻璃海绵等近10种海绵生物,采集到海参、海绵、海百合、海星、珊瑚5种代表性生物样品。
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这些样品弥足珍贵,中外科研人员在船上实验室完成样品处理后,将带回科研机构进行深入的生物分类学、生态学等研究,以丰富人们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蛟龙号完成科考任务后,计划返航期间,于9月23至25日停靠香港三日,期间将进行一系列学术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