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8日,菲律宾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UP-MSI)对于马尼拉湾部分海域呈现“青蓝色”意味着水质在社区隔离期间得到改善的说词表示反对。
菲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表示,如果真是因为社区隔离而导致水质变干净,那为何即使是没有社区隔离期间此类事件也会短暂且反复发生?
该机构指出,在2014年3月,马尼拉湾水域的绿松石色持续了约两天。
菲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表示,水域的突然变色可能是由于藻华或污染物排放被直接排入该水域导致。
海水中拥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这包括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或藻华的生长类型取决于季节、温度和水域养分。藻华也会改变水的颜色。
菲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补充说,污染物或化学物质(例如氯)也可能导致海域短暂变色。
它表示:“这也可能来自马尼拉区附近省份农作物和大米种植时所使用的农药。”
该机构强调,两到三周的加强性社区隔离措施不足以突然洗净马尼拉湾,因为这被归类为污染热点。
它补充,巴石河(Pasig River)及其河流和溪流附近产生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土地开垦等行为都破坏了马尼拉湾。
菲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表示,菲环境部(DENR)有相关标准和指标来判定一处海域是否干净,而且这也需要持续多年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
环境组织则表示:“马尼拉湾某海域的颜色可以比作经过氯化处理的游泳池。因此,我们不能排除某些企业进行水箱清洁时将有毒清洁剂直接排放到马尼拉湾的可能性。”
根据菲媒体的空中拍摄,整个马尼拉湾水域的颜色“前后不一致”。靠近罗哈斯大道(Roxas Blvd)的水域显示出“黑色和泥泞的颜色”,而菲律宾文化中心(CCP)后面的海域显示出“蓝色和苔绿色”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