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变化太快吗?是拖延症吗?——不是!只是太爱现在的自己。
一、动态不一致性 借用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装个X(要是非说是懒也可以)。
“动态不一致性”是指政策当局在t时按最优化原则制定一项t+n时执行的政策,但这项政策在t+n+1时已非最优选择。
日常行为如何理解?
在准备健身的时候下决心一定按计划实施,到了真正去的时候决策变了。因为人在准备的时候,是在给未来的自己规划的,不用马上执行,所以很乐观,就好像不用自己做一样;等到了执行的时候,需要立刻马上就干,这时候人就会重新审视一下现在的自己,选择适合现在去做的事儿。
二、制定的计划不落地是为什么? 1. 人太懒? 传统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反应了他的真实想法,如果这种观点正确,那就是懒了。
是不理性吗?似乎是,因为浪费了大量时间做看起来没意义的事。
但是仔细再想想,我们确实事先确实制定了很理性很有效率的计划,只不过是晚点执行而已。
人都有心理,明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件事,可身体却在做另一件事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里不愿意身体却很诚实。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心里想着学习,身体却在打游戏,心里想着减肥却一直不停在吃;还一直做一直为自己解释,玩儿完这局就去学习,吃完就开始锻炼,总是把心里想做的事儿留给未来的自己去做。
未来的自己一想,算了,留给更未来的自己去做吧。然后,就应了一句古诗,此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 自我意识薄弱? 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人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比面对现在的选择更随意、更乐观。
人的自我意识至少有两个:
未来的自我,往往表现的很理性,做事情有条理,很乐观,计划性很强; 现在的自我,往往很难抵抗眼前的诱惑。 所以,人在任何时候都在做双重决策:一个是面向未来的,一个是针对眼前的。
给未来的自己做规划,就类似于给别人做规划,因为不管将来我们做什么,我们现在是感受不到的,那当然是怎么理想化怎么来。
而现在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因为现在的决策马上决定现在的效用,所以对现在的自己,人们都很宽容。
四、现实案例 很多商家利用人类的这个天性来赚钱了,比方说,商家搞预售,就是典型时间不一致性;最黑心的莫过于卖给老年人保健品的无良商家。
比方能降脂、瘦身、延年益寿的远红外床垫,让你家老人试用,但暂时不卖,一个月以后再买。试用的现场只是填个联系方式,还送一桶油十斤鸡蛋。
到了一个月直接给老人打电话,说新的床垫送到你家楼下了,谁来接一下;其实到一个月以后决定买不买的时候,很多老人都心疼钱,想反悔。
但看着吃剩的油和鸡蛋,吃人家手短,想着反正床垫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那就买了吧。
充分利用了人的时间不一致性,他们知道一个人面向未来的自我很乐观;直接和未来的老人对话,让他做出承诺,他到了要交钱的时候,会后悔,所以送老人东西勾着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