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拿到美国绿卡的路径通常是毕业后先找工作,通过雇主担保抽选H1B工作签证(一种美国公司雇佣外国专业人员的临时工作签证),获得工作签证后,再根据留美时间和雇主的支持,申请绿卡,“转正上岸”。 但随着移民政策的逐渐收缩,留学生通过找工作申请绿卡的路径也开始收窄。
特朗普上任后,境况还会每况愈下:竞选时,他提出的改革方案透露将大幅提高H1B的抽选条件,简单来说,只有最顶级的人才,才能拥有工作签证,比如薪资要远高于同岗位的市场平均薪资,可对于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于是留学生们毕业后的生活瞬间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没有绿卡,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法留下;没法留下,就没有绿卡。
众多移民国外的路径中,通过婚姻获取绿卡(即“婚绿”)常被戏称为“VIP快捷通道”。
Sally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她赴美读硕士,后来顺理成章申请到了人类学博士,原以为人生轨迹会就此敲定,但田野调查计划中遭遇的阻力,像是一盆冷水,将沉浸在学术理想中的她,从头到脚浇了个遍。
那是她第一次遭遇现实的无力感。“做不了田野调查,我也不想妥协研究计划。”趁着沉没成本不算太高,她选择了退学回国。与之相随的,是学生签证的失效,她必须离开美国。
在国内的那几年,她从没有放弃向海外远程投递简历,对于一个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文科生,无异于大海捞针。一轮轮投递被拒后,她逐渐意识到:“身份”和“工作”,很像那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终极追问。
2019年,她遇到了一个“机会”:“它就放在你面前,你接还是不接?”
Sally口中的“机会”,是一个学生时代追求过她的老同学,时隔多年再次抛来“橄榄枝”。对方很多年就前入了加拿大籍。
“学生时代有过懵懂的情愫。”但时移势易,Sally早就失去了当年的情意,不过经历过社会捶打的她,还是选择了接受对方的追求。“在那个时刻,我需要先出去,不管用什么办法。”
两人在家人的祝福下登记结婚,Sally心里清楚,她不过是“逢场作戏”,演了一出因为爱情而结婚的戏码。“我甚至不想让朋友知道这件事”,结婚消息在朋友圈都是分组可见的。
过去比较小众的“婚绿”赛道,如今不再是什么秘密。在绿卡珍贵的国家,公民身份本身就是一大“杀器”,将双方摆在了不平等位置。根据媒体报道,近几年美国公民帮助“婚绿”的价格大约在15万美元(约人民币110万)左右,这几乎将婚姻明码标价。
约会和相亲市场上,许多留学生都遇到过对方听到自己没有绿卡后飞速变脸、冷淡下来的情况。没有绿卡的人抱怨对方看人下菜碟,有绿卡的人顾虑对方是否是为自己身份而来,双方很难对齐需求。
华人虽然是首选“婚绿”对象,但由于其深知中式婚姻嫁娶中的利益关系,通常会更自持甚高,成功“婚绿”的门槛也高。
“婚绿”的群体中,不乏有目的明确,留学只为靠着婚姻拿身份的人群,比如一种互惠生项目,这个项目本意是为各国青年们提供在别国寄宿家庭里体验文化和学习语言的机会,但被许多人利用成了“婚绿”的跳板。
在进入寄宿家庭后的短暂时间内,和当地的公民恋爱、结婚,是许多互惠生的路径。不同国家对互惠生的年龄要求不同,比如美国家庭幼教项目的申请年龄在18-26岁之间(27周岁以内),于是社交网络上互惠生在分享交流体验后的下一则博文,就是27岁结婚是种什么体验。
明码标价、签订合同、假装夫妻、申请绿卡,是几十年来盛行的手段,不过日渐严苛的审查机制,让假夫妻越来越难做。
单独问询双方的恋爱史、几近侵犯隐私的盘问都是基本操作,如今移民局的审查员已练就金刚手段,他们会仔细检查这对“夫妻”的居家环境,不放过任何一种可疑痕迹,比如冰箱里开口的牛奶有一瓶还是两瓶(美国牛奶通常量大且保质期短,家庭成员通常只会买一瓶);审查员们还会在某个清晨毫无预兆登门检查,任何不合理迹象都会成为被怀疑的理由。
Sally以伴侣的身份合法入境加拿大,虽然没有立即找到工作,但开始有了一些面试机会。她后来去了一家研究机构工作,也得益于丈夫家人在当地的人脉支持,有了工作,才算真正迈出在当地生活的第一步。
原以为生活会这么不咸不淡地过下去,但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这段关系逐渐产生了恶化的迹象。
Sally只想维持“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类似于搭伙过日子,“他是程序员,对我的研究完全不理解,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2020年之前,两个人每天朝夕相处的时间不算多,至少在Sally的描述里,是她可以应付的频率。后来他们被困在家里出不去,三观不尽相同的两人,发生争吵的频率是过去的几倍。
“已经到了看见他就烦的程度,好在房子比较大,我俩可以分房睡。”原本频率就不高的夫妻生活,到了后来几近于无,“他观念上一直很传统,觉得我赚得少,以后还是要男主外女主内。”
这场婚姻对于她而言,更像是一份“工作”,要看老板脸色,但是她想“辞职”了。
在正式提出离婚前,Sally制定了严格的“转型”计划。她深知文科生在海外求职属于“地狱模式”,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她咬咬牙直接选择了“转码”。
“我想要有一些硬核技能傍身,即使离婚了也可以让自己过得不错。”她没有去读转码的学校,而是一边工作一边跟着网上的资源学习,“在国外的一个好处是,work-life-balance可以争取到很多的个人时间,我也不想再出现大额的学习开销落人话柄。”
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待自己的一切稳定下来之后,她向老公提出了离婚。“他觉得我变了,说我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小女孩了。”
离婚本身没有经历多少风波,丈夫也意识到这段婚姻不可持续,妥善处理财产后二人最终和平分手。Sally实现了自己十年前的“移民梦”,这是她从这段婚姻里获取的最大一笔“财富”,目前,她和前夫也鲜有联系。不过这份带着功利色彩的婚姻也给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次,她听到有同事对在约会中国人的白人同事进行过耳提面命的“提醒”:“她们可能对你的人不感兴趣,只对你的身份感兴趣,小心点吧。”
“这句话当然是非常刺耳的,但我好像没什么资格站出来指责对方。”
大多数情况下,选择走“婚绿”这条路的人要吃的苦一点不比读书找工作来得少。跟本地人约会、谈恋爱,能走到结婚这一步的少之又少,而通过花钱找人“结婚”则是另一条布满荆棘且危险的路。不仅是违法行为,还可能被对方以绿卡为要挟,进行精神控制。没有感情基础的“婚绿”像是一幢危楼,完全经不起生活的考验。
Sally至今无法轻易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如果可以重来,我可能会选择更长远、更稳定的方式,而不是现在这样一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