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连何赛飞都没想到! 有一天,自己能沾到李庚希这个后辈的光。
01
“金鸡奖真是全世界最难拿的奖”
说出这句话的是张导。 或许,别人没资格说这话,可11次捧起金鸡奖杯的他,绝对有这个资格。
也因为这句话,给许多不了解各大奖项含金量的人留下了一个印象。 其他奖好拿,金鸡不好拿。 没想到,李庚希的出现,直接打破了张导这句话。
虽然在《第二十条》中的表现,受到了人物设定的影响,没有发挥出最巅峰的演技水平。 但是这些年的作品和口碑,毋庸置疑。
至于其他人? 周美君,加华草,葛兆美。 不仅演员的名字不被人熟知,就连提名的电影很多观众都没听过。
爆冷拿奖? 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一开始,其他三个人就注定是陪跑的。 最大的悬念,就在马丽和张子枫之间。
万万没想到! 金鸡会落在李庚希的手里。
公布名字那一刻,质疑声盖过了祝福声。 就连她上台领奖的时候,台下观众忍不住喊了起来。 “黑幕”
看看她出道以来的经历,不满的声音更多了。 00年出生,没有上过大学。 曾经报考中戏北电,都被拒之门外。
高中没毕业,就在爸爸的参与下签约了徐静蕾的公司。 出道之后? 接的剧本不是大制作,就是女一号。
同学两亿岁,雪中悍刀行,花好月又圆,漫长的季节,我们一起摇太阳.......
看到这一幕,不禁有人担忧。 未来的各大奖项,会不会被京圈三公主直接垄断?
连带着去年夺得“影后”的何赛飞,都因为这场风波沾了不少光。
02 好演员有很多,奖杯却只有一个。 去年的金鸡奖,称得上是神仙打架。
惠英红手握《我爱你》,呼声最高。 拿到这一奖项,就能实现“三金大满贯”了。 最终,却输给了她。 可她很快就释怀了,用“胜败乃兵家常事”一词来安慰大家。
而她? 也跟如今的李庚希一样,遭受着许多质疑。
“她是谁?”
“她有什么代表作?
可随着考古风的流行,她所有的过去都被扒了出来。 当初的不满,也被震惊取代。 不为别的。 在演艺界深耕多年的她,值得这个奖。
曾经的她? 是老天爷喂饭吃的幸运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村口看到了越剧表演,被台上艺人的风采深深吸引。 这次经历,让她真正领悟到越剧的魅力,也让她下定决心要成为舞台上最出色的一位。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进入了当地有名的越剧团,优秀的表现让她很快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人前有多风光,人后就有多用功。 在越剧团的日子里,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每天刻苦练功,对着镜子扎马步、练身段,她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1982年,她成功考入浙江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专业,这为她日后的演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凭借在越剧电影《五女拜寿》中饰演的婢女一角,获得了“小百花奖”。 从此,事业正式起飞。 那些年,文娱还没有五花八门,戏曲也是大家的心头好。
天赋高,能力好的她,也得到了许多演出机会,迅速在当地走红。 可随着文娱的兴起,大家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 剧团的演出次数,就出现了大幅度缩水。
演出次数少了,剧团里的人数只增不减。 激烈的竞争,让她不得不另寻出路。
03 彼时,80年代的电影行业相当繁荣。 导演们为了自己的作品,到处寻找年轻漂亮的演员。
又有身段,又有样貌,还能唱戏的她,就成了各大导演眼里的香饽饽。 靠着《红楼梦》中的“妙玉”一角,实现了从剧团到大荧幕的转变。
随后,她陆续参演了多部热门影视作品,逐渐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当然,她演艺生涯真正的高峰,是参演了张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
风情万种。 美艳动人。 她在片中饰演的三姨太一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鲜有人知的是,这一机会她差点就没抓住。
起初,她并不想演配角。 在剧团的时候,怎么说也是众星捧月的存在。 进军影视圈之后? 演的都是好剧本,番位靠前的角色。
巨大的落差,让她心里十分不舒服。 可她又是个爱挑战的性子,这才秉着学习的态度,接住了这个机会。 可她没想到的是,一个小角色竟这么难。
戏里? 按理说,她曾接受过京、昆、婺、越四个剧种艺术名家的指导,实力完全够用。
可她并不满足。 为了演好这个镜头,坚持去京剧名家那里学习,每天都要抽几个小时练习。 也正是这份严格,让她迎来了事业的成功。
不仅得到了鲜花和掌声,还有了和陈凯歌、李少红等知名导演合作的机会。 靠着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被“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的提名,斩获了不少大奖。
正是经历过在团里排不到戏的不易,才看不得别人在“泥潭”里挣扎。
看到戏曲演员张军波,明明有不错的表演水平,在团里待了五年,却迟迟没有转正。 每个月只能拿着1500元的工资。 三十多岁的他,为了养活一家人在空闲时间干起了兼职。
送外卖,开网约车....... 39度的高烧,也不愿意停歇。 以至于工作这么多年,自己和妻儿只能蜗居在老家,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面。
听着他的故事,她萌生了恻隐之心。
“戏呢,钱呢”
“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的生存希望,那要给谁?”
作为越剧艺术的杰出代表,她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更多的戏曲演员被看到,为了更多人能得到跟努力成正比的酬劳,她一边忙着拍戏,一边兼顾着越剧宣传。
就连上台领奖穿的衣服,都是自己设计的。
图案上既有戏曲的云肩,还有年轻人热爱的中式风格。 就连她的表演? 都是那么独特,既保留了越剧的精髓,又大胆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独特的表演风格,为她赢得了“越剧名家”的美誉。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与戏曲节目的评委工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越剧演员到金鸡影后,她的成功并非偶然。
为戏曲付出了一生,为演戏付出了一切。 好在,这些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她的成功,源于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这样的经历谁还能说她“德不配位”?
也难怪,上台领奖的时候她会收不住情绪。 一会哭,一会笑。 这一天,她等了太久。 几十年的创作的艰辛,此时此刻算是烟消云散。
也难怪,有人说她以一己之力,拉高了金鸡这一奖项的含金量,却被李庚希轻松扯了下来。 对于这一届金鸡奖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