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麻辣火锅店,最开始在曼谷遍地开花的时候,其实我不太看好。 我总担心,中国人跟风开这么多火锅店,活到最后的估计没几家。 这种担忧所隐含的前提是——这些中国人开的麻辣火锅,主要还是针对在泰中国人的,因此市场需求有限,撑不起这么多的入场者。 但现在看来,似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中国的麻辣菜系,现在已经不再只赚中国人的钱,而是直接打入了泰国本土市场。 落地生根,涨势迅猛,甚至封王称霸。 不再只是海外中国人聊以解馋的避难所, 而是登堂入室,从泰国人的味蕾上把钱挣了。
“麻辣”最早如何进入的泰国,如今已很难考证。 泰国北部曾经出现过“云南系”的麻辣烤串,但是直到新一代的中国大陆人大量进入泰国,才将麻辣火锅和麻辣烫,在泰国进行了大范围的覆盖。 到了2022年,在曼谷城,中国人聚居的辉煌、拉玛九一带,就已经全都成了麻辣火锅的天下。 夜晚从大街上望去,浓油赤酱的炊烟,斗大猩红的汉字霓虹,让人几乎忘掉了自己正身处泰国。 顺着浓重的麻辣飘香,你会迷失在曼谷的街头,从成都抵达重庆,从重庆跳跃到东北——街头汉字招牌之多,曾经一度引发泰国舆论的警惕,觉得中国灰产是不是都改行去卖火锅了。 然而,这阵舆论反弹,很快消失无踪。 泰国人民不关心饮食层面的民族主义,他们只关心好不好吃。
一年之后,我本以为这阵风潮会稍微消停点。 然而,并不,中国的麻辣火锅、麻辣烫,反而更多了! 在曼谷朱拉一带,麻辣系的中餐馆同样雨后春笋,势头直逼辉煌一带。 首都曼谷,几乎每一处叫得上名号的商场,每一条有点规模的美食街,都会开一两家中式麻辣火锅。 似乎,不开家中式火锅店,都不好意思算是正经的百货洋行。 不单是曼谷,在春武里、罗勇、芭提雅、普吉、清迈——麻辣之风也在肆意蔓延。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辣火锅?” 这句话,在2023年的泰国,已经不适用了。 泰国没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养不活这么多的麻辣餐馆——必须要靠泰国本地人的捧场,这些麻辣餐厅,才能繁衍得如此子孙满堂。 2023年,我每次走进中式麻辣火锅店,都会发现一个现象: 食客里,泰国人的比例越来越多。 那些泰国人,就完全是土生土长的纯泰国人,看不出来和“华裔”有何沾边。 但是,他们依旧拖家带口地走进中国麻辣火锅店,呼朋引伴地在中国雕龙画凤的包厢里,无比熟稔地点餐,配酱、涮锅。 那姿势,我都没他专业。
最令我震惊的一次,还不是在暹罗广场、尚泰中心那些地方。 而是在曼谷深处的穆斯林一条街。 大概在曼谷孔坦警局附近,有一条街,全是泰国穆斯林的地盘,一般中国人绝对没听过,也未曾出现在什么旅游攻略里。 到了晚上,一条街全是穆斯林——泰国的、马来西亚的、巴基斯坦的,一切非阿拉伯系的穆斯林(真正的阿拉伯人都在NANA)都在这儿吃饭喝茶。 就这么个地方,居然开了一家纯中式的麻辣烫。 当然,是清真的。 从服务员到顾客,全是包头巾大胡子的穆斯林,里里外外没有一个中国人。 但是顾客盈门,人潮汹涌,每个晚上都是整条街上人气最旺的一家店!
一次我偶然路过,实在不知道该吃点啥,瞅见这家店招牌上有汉字,就进去了。 一坐下,我发现自己懵了。 老汉不太能吃辣,偶尔吃一两次麻辣火锅,至于麻辣烫,则完全是我的知识盲区。 我是要坐下来点餐吗?还是去后边那个大冰柜里自己拿串?拿了之后要递给谁?这个钱要怎么结账? 往那一坐,全场就我一个中国人,可偏偏就我不知道手往哪放。 全场的头巾妹和胡子哥,向我投来戏谑的目光。 那眼神就好像在说:这人真土,连麻辣烫都不会吃。
个人体验,不足以体现全局。 真正让我确信中式麻辣确实已经“打入泰国内部”的,是几天前的一则新闻: 泰国外卖平台“LINE MAN”,前不久对2023年泰国的100万家餐厅和1000万用户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结果发现,除了几样万年不动的泰国“国菜”之外,泰国人外卖菜单上的“麻辣系”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门类,深受泰国大众喜爱。 其中,麻辣烫和麻辣火锅排名第一,一年卖出100万份,带动整个麻辣系食品的泰国销量比上一年暴涨了45%。 泰国人最喜欢的麻辣火锅配菜不是肉类,而是腐竹、豆腐卷、金针菇、鱼豆腐、红薯粉条。 一些我都没听说过的偏门麻辣菜——麻辣蛋糕、麻辣冰酥也异军突起,广受欢迎。
这个数字,已经不是“中国人做给中国人吃”所能造就的。 中国麻辣,经过长期的渗透,以及近两年迅猛的狂飙,成功俘获了泰国人的味蕾,并至今仍在高速增长当中。 或许是麻辣本身就比较重口,容易上瘾,易于传播? 还是中国资本的入驻,让泰国麻辣火锅遍地开花,从供给侧推高了泰国麻辣食品的总体消费量? 或者是麻辣在泰国的现上本土化宣传战略,成功提升了麻辣的名气? 其中的原因,我还无法确定。 但是,作为一个事实,无论你是否理解,它都是存在的。 中国麻辣,真的已经在泰国,活下来了。 而且看这架势,混得还挺好。
美食的传播,其实并不是单向的。 在中国麻辣不断在泰国攻城略地的同时,泰国菜也在云南、广西的大城市遍地开花。 在海南,大量泰国人的涌入,甚至引发了一场饮食文化的“北伐”,中国南方各地纷纷出现使用香茅、薄荷、罗勒的酸辣口味的菜色和火锅汤底。 虽然各家都宣称“原创”,但是咱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冬阴功的中国化改良。 随着中泰两国经贸文化的往来,这种美食血缘的交互,一定会不断深入,直到产生一个崭新的造物,彻底改变中泰两国美食的历史——就像当初的“泰式炒粉”一样。 中国的血统,最终却成为了泰国的“国菜”。
这个新年,大家准备吃点啥呢? 我建议,如果你在中国,新年夜不妨吃点泰菜。 如果你在泰国,则干脆去吃个火锅麻辣烫。 辞旧迎新,就要红红火火;继往开来,还得羊肉涮锅。 我天天下班,都会路过一家红火到吓人的新晋网红店——磁器口(总店)。
每当看到这家店前边,大排长队的泰国人和中国人,我就会感叹,美食的交融,真是这个世界上最高速而自然的文化融合。 新年,我就去这家吧。 听说他们上新了小肥羊锅底,得去尝尝,不然明年没法在泰华圈跟人聊天。 我也和店家说好了,各位老汉的朋友,泰国头条新闻的读者,只要拿着手机,向磁器口出示这篇文章,就能免费得一份黑豆花。 你看,我也算为中泰美食的交流,做了点贡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