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又测出新冠病毒RNA,《自然》刊文称传播性待研究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快速蔓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13:00,全球新冠肺炎确认病例逼近300万,达到2992970例。 而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同时,研究人员对病毒的研究也仍在继续。4月27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蓝柯等人发表在《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证明,可在空气中测出新冠病毒RNA。 据介绍,此次发表在《自然》的研究对武汉两家医院和部分公共区域的环境监测揭示了存在空气传播病毒RNA的热点区域,但是新冠病毒RNA是否具有感染潜力尚未得到评估。虽然样本量不大(31个位点,取样样本不到40份),但是这一发现印证了之前的观点,即仔细保持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聚集可以降低空气病毒RNA的浓度和传播风险。 已报道的新冠病毒传人模式包括: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接触污染物的表面;吸入感染者呼吸系统释放的飞沫。新冠病毒是否有可能经由空气进一步传播,则不甚明确。 文章显示,2020年2月至3月,蓝柯及同事在两家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的内部和周围设置了气溶胶捕捉装置,一个是接收重症患者的三甲医院,另一个是接收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在通风的病区,空气传播的病毒RNA浓度总体非常低,作者将此归因于有效的隔离和空气交换效率高;病人用的厕所没有通风,病毒RNA浓度则较高。作者发现在医护人员脱解防护装置的地方,病毒RNA浓度尤其高,这意味着在防护装置去除之后,含病毒的气溶胶可以再次悬浮在空气中。但是,在增加清洁消毒的强度和频率之后,在医护人员区域并未发现可检测到的空气传播新冠病毒RNA的证据。 在医院之外的公共区域,如居民住宅和超市,新冠病毒RNA的浓度整体不高。但是,在两个有大规模人群通过的地方,包括靠近上述其中一座医院的室外空地,新冠病毒RNA的浓度依然较高。作者认为这些拥挤区域内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个体可能促成了病毒气溶胶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没有调查新冠病毒RNA是否可能具有传染性,而且疫情高峰时期医院进出受限,限制了可取的样本数量。尽管如此,研究支持通过彻底消杀潜在的含病毒气溶胶热点区域、保持医院通风良好、戴口罩、避免聚集、以降低感染风险的做法。 实际上,此前,意大利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也显示,在疫情暴发的地区,新冠病毒RNA可以存在于室外空气的颗粒物上,且有持续存在的能力。 据人民日报主管《生命时报》报道,来自意大利国内博洛尼亚大学、“阿尔多·莫罗”大学、的里雅斯特大学、米兰大学等团队的13名研究人员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大气稳定和颗粒物高浓度的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与户外颗粒物成簇,并且通过降低它们的扩散系数,增强病毒在大气中的持久性。 研究小组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和波河流域进行了相关检测,这里的新冠疫情较为严重,而且该地区的气象特点是颗粒物浓度较高。研究人员在2月21日至3月13日的连续3周时间里,采集了此地的34个户外空气中颗粒物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即使是在工业场所,时间跨度长达3周,依然能在空气中检测到新冠病毒RNA的存在。 与前述蓝柯等人的研究类似,虽然这一结果为“空气传播论”提供了可能性,但病毒是否真的能进行空气传播,并导致疫情区域暴发,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实验。ps:呼吸也是一种错 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