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大闹一场后,新家庭的杨爸杨妈急忙赶回家,及时拦住了准备逃走的刘珈辰,带着她上了车。
可刘珈辰却大喊:“不停车,我就跳下去。”
杨妈听到她的无理取闹,不仅没有责备,反而柔声告诉她:“你跳的话,那咱们一起跳。”
然后轻轻拍着她的背,耐心安抚她的情绪,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柔和家人的温暖。
在此之后的那段时间里,杨爸杨妈贴心地陪在她身边,在衣食住行上尽最大能力,给她足够的关怀。
得知她年纪轻轻就放弃了学业,杨爸认真且严肃地告知她读书的重要性,一点点教她明白赚钱的不易和上学的意义。
那些日子,杨家爸妈用真心、耐心、细心以及真诚的陪伴融化了刘珈辰的冰,也挖掘出了这个叛逆孩子好的一面。
在刘珈辰的记忆里,母亲脾气暴躁,母女俩很少平静的沟通问题,大多时候都只是在争吵中发泄情绪。
从小到大,父母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赚钱上,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她的内心世界。
而那段云南之行,尽管带她远离了之前奢华的生活条件,体验了生活的艰难,但她却收获了精神上长长久久的富足。
节目结束后,回到家中的她懂得了体谅父母,也戒掉了泡吧的习惯,花钱也越来越节省,开始珍惜拥有的一切。
没过多久,她就重返学校,树立了新的目标,改变了原来的人生道路。
曾经那个在旁人眼里可以称作是“巨婴”的女孩,终于活出了青春年华里最美好的样子。
如今的她,努力工作,用心生活,经历坎坷也不会轻易放弃,每年还会带父母出去旅游,看不同的风景,给予家人最好的陪伴。
心理专家武志红曾提出一个观点:
“所谓性格,其实讲的就是内在的关系模式。
孩子童年时怎么和父母相处,内化到内心深处,最后就会形成所谓的个性,导致相应的命运。”
对于每个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最好的贵人,也是最初的领路人。
父母若能帮助孩子丰富内在,构建一个认知层次高且充实的精神世界,孩子也会因此成为一个勇敢向前的人。
父母若能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也会从陪伴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养分,给自己的未来注入无限可能。
一个家庭,给孩子最高级的富养,不是给多少钱,也不是为其提供多么奢华的生活环境、物质基础。
而是用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断引领孩子更好地为人处世,学会规划生活,明确前行方向。
养育孩子,养的不只是身心健康,精神上的富足同等重要。
年少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若任由白纸上沾染污点,那这个污点迟早会放大,成为生命中的邪念。
教育过程中,唯有父母认真勾勒线条,填补色彩,才能把孩子的未来描绘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作。
03 真正负责的家庭教育:高质量陪伴,言传且身教,养心也赋能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怎样处理好亲子之间的关系?
白岩松曾在访谈中谈起了自己的经验:
首先,发自内心地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
其次,尽量少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作为父母,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
最后,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扮演父母,而是自然松弛的相处。
一个家庭中,父母跟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愿意跟你说话,愿意回家。
在他看来,为人父母,本就是一个终身需要学习的行当。
说到底,教育就是先让孩子完成独立的成长,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
切忌大包大揽,不要一味袒护,也无需试图通过殴打等方式“驯服”孩子。
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在陪伴的过程中,找到孩子内心世界真正匮乏的那部分。
经常观察身边的家庭就会发现,那些叛逆的孩子,和父母硬碰硬的孩子,对学习和生活自暴自弃的孩子,人生开始摆烂的孩子,多数都是家庭教育出了偏差。
很多时候,唯有纠正教育的方法,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好的父母,会用合适的教育理念,一路指引孩子,往后的路越走越顺。
有远见的家长,早已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做好了以下三件事。
(1)给予高质量陪伴,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
为人父母,不要总想用富足的物质条件代替一切。
闲暇时间里,适当放下手机,安排好专门陪孩子的时间,一起看记录片,一起锻炼身体,一起阅读书籍,一起完成手工,一起见世界的不同面。
父母提供有效的建议,帮助孩子解决难题,提供情绪价值,才能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结,给予孩子有价值的托举。
(2)懂得言传又身教,该立规矩的时候不松懈:
做父母的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父母暴躁易怒,情绪容易失控,亲子之间难沟通,孩子遇到事情便容易情绪化处理问题。
父母得过且过,凡事消极对待,没有树立好榜样,孩子在人生诸事上,也容易自我放弃。
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父母趁早立好家庭的规矩,以身作则,孩子的未来自然不会走偏。
(3)学会养心也赋能,帮孩子塑造强大的内核:
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绩。
舍得让孩子适当吃苦:“吃读书的苦,吃承受挫折的苦,吃培养习惯的苦”。
适度的挑战,才能让一个人的内核越来越稳,心态越来越平和,凡事越来越有耐心和毅力。
教育的难,在方法;教育的根,在父母。
父母承担好该承担的责任,和孩子并肩前行,终会成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