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亚博包网 于 2020-7-26 18:00 编辑
0
在相关行业人群聚集的地方,最容易发现上下游的商机。
玩游戏,能在游戏公屏能看到数不尽的代练;每个老旧小区走廊的墙上,都贴满各种开锁,疏通下水道的联系方式,高校的厕所里,满目考研保过的小广告。
而如果你深入过网络灰产这个群体,在灰产聚集的地方一定会发现充斥着诸如此类的广告:
灰产这一隐秘而庞大的群体,他们利用各种违法的手段进行获利,但如何将获利进入自己的口袋,一直是一个麻烦的问题。早期的黑灰产们利用充值卡等等价商品进行低效率套现,苦不堪言。直到某一天,春天来了。
第四方支付,承担着帮灰产们疏通下水管道的职能。是滋生他们开花的土壤。 1 说起第四方支付。需要用一点篇幅介绍一下支付圈体系。 用通俗意义上的理解,在2005年前的线上交易,都可理解为双方支付。顾名思义就是交易完全只涉及买卖双方,不存在第三者。即便嘤航卡付款走银联系统,银行的职能也只是单纯的通道,不涉及对资金的担保。 在那个时代混迹互联网的朋友应该了解:当时互联网上任何商家,进行交易时,基本上只有两种途径:一直接通过银联支付进行付款。二:线下购买的形式获得某一商家的代币(qb/点卡等)后用代币进行交易。 但这种交易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效率太慢,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支付容量。
二是风险:线上支付本质是交易。面对面的交易自然无风险,但是线上的交易是联系到完全不熟悉的两个人,涉及到信任问题无法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所谓第三方支付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获得监管发放的牌照后,可以与各大银行签约,通过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对接而促成交易。 简单点说,而三方支付就是一个中介,为买卖双方提供资金代收代付,促进交易的完成。 我们所熟知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都是三方支付公司。目前为止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总共有350家左右。
这些三方公司极大促进了交易的便利,并且是相对安全的:实际上每一笔资金的交易涉及到三个环节:支付、清算、结算。三方支付只是涉及支付,每一笔资金的清算、结算仍然由网联处理,处于监管范围中。
基于三方支付的发展,在2016年前后,一种新的东西:第四方支付也出现了。 它本质是作为第三方支付的触手,三方支付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而第四方支付是介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
一个四方支付不可能只对接一个三方支付公司,往往是通过技术手段集合多个三方支付的通道于一个二维码。因此又被成为聚合支付。 它的出现并不是坏事:三方支付公司有350家,一个商家不可能准备350个三方支付公司账号。即便如今支付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已被支付宝微信瓜分殆尽,消费者还是存在多个选择的问题。
四方支付最大的意义在于整合现在混乱的三方支付市场,聚合了多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及其他服务商接口,为消费者带来便捷。同时很多四方支付股东本身就有三方支付的影子,作为三方支付的营销部分衍生,支撑了支付地推,为三方支付带来更大的流水。
发展到这里,无论三方支付还是四方支付,都是是时代进步的良性结果。
但是养料往往不止作用于农作物,还作用于杂草。
2
实质上支付行业的盛宴仍然在三方支付间流转,一张支付牌照空壳在有价无市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大概在十个亿左右,这是一个门槛极高的游戏。
手持敲门砖的三方权贵大可以合规行事,对接各大商户,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解决衣食住行。他们严谨的扮演一个收单的角色,在监管之下清算,费率根据行业不同一般在0.6%-1%之间。
而这个市场份额是多少呢?2018年的数据是47.2万亿。
只用占据市场份额的1%,一年就足以挣回一张牌照的钱,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而四方支付相对三方支付,是一个很“屌丝”的衍生行业。其本质只是相当于三方支付下的代理,并不需要支付牌照。赚的就是三方支付的一个差价。 市场上固然有如“收钱吧”之类的巨头,凭借三方支付亲儿子的背景以及早期大量地推的优势,跟在三方后面吃了个肚圆。
但更多的还是无数名不见经传的第四方小平台。相比三方支付牌照的350家,市场上现有的四方支付在这个数上翻十倍都不为过。
为什么这么多?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在这种信息透明的时代,搭建一个四方支付平台成本是多少?
懂点技术的人一套运营级源码1-2万,对接支付通道,成本在千元级别。即使是不懂的人,整体外包出去,一整套平台预算也就是十万左右。剩下的也就是运营成本人力成本。
“在资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前,千万不要相信道德的约束”。自律,道德,这些词语在仍处于蛮荒的战场,显得孤弱无力,第四方江湖比你想象的深。 3 我们来猜猜,这些底层的四方支付如何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活下来?
只能与灰产合作,靠承担风险交易来获得超额收益。 这里要再提一个词:二清。
所谓二清是指二次清算,合规的清算是只能由有清算资质的三方机构完成,比如B是一个没有清算资质的四方支付平台,A与C发生交易,正常的交易资金流向应该是A划给清算机构,再由清算机构划给C,B仅仅作为一个通道收取通道费,资金不会经过B的手。二清则是指A的资金清算完之后,清算机构直接划给B,再由B转给A。
这种违法的二清意味着一个问题:C的角色监控力度没那么严了。 市场上大多数名不见经传的四方支付,尤其是那种十万就搭建起来的聚合支付,不出意外都是二清。而C,就是不便于暴露视野的灰产。 婊子配狗,天长地久。 这些以做bc,小电影,诱导H5,场外盘等强支付场景的灰产,不得不找到这些四方支付,为他们的解决变现的最后一步。 千万不要小看他们的量,前面说了:正常的衣食住行2018年支付的市场份额是47.2万亿。而隐秘的黑灰产,虽没有具体数据,但根据各方预测一年的支付吞吐量在5-10万亿左右。 这其中又以bc行业为最刚需,这帮在东南亚的硬核灰产,把国内老铁的钱包掏空,一年产生的流水数以万亿计,支撑了四方支付的大半边天。
一旦有暴利,就会引来飞蛾扑火。 三十岁的薛某赶上了这波行情。在16年初,花3万元买下源代码后,凭借自己自学JAVA、C++的技术,以及一间办公室,7个员工,就建立起了他的四方支付平台。四面出击,到各大论坛、微信群、QQ群招揽客户,甚至在百度推广上做广告,意向直指“BC、SSC、QB”客户。
仅仅两年时间,就做到了年流水27亿。
当然,当我说出这段故事的时候,他坟头草已经几米高了。
而支付平台赚什么?
高额的手续费。对于这些灰产,四方收取的手续费动辄3%以上,高者5%都有。 颇有一番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意味。 4 这些违规二清的四方支付,也是属于灰产了。 而灰产碰到灰产,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吗?
你猜。 目前,国内除去头部的四方支付平台,很多四方支付月流水也就在百万级别,即便按照高额的手续费,可能连发工资都不够。
但他们依然很活跃,生存之道是什么? 资金冻结 这是最常见的套路。做灰产的人本身就具有见不得光的属性。以bc为例:他们在四方支付名下的账户往往是某个空壳商户、饭店,如若涉及到线上支付场景,多采用非注册会员自动跳链到空白网页的方式逃避监管。但这只是遮羞布,四方支付和灰产之间心知肚明,都不点破。 四方支付肯定和你是极好的表面兄弟,他们义正言辞的说:这不就是个商家,饭店吗?
但他们随时可以以风控自查,配合监管反洗钱之类的名义搞点事情出来,冻结你的账户,审查过后解冻。 至于解冻具体时间,等通知。 对于做灰产的人来说,现金流很重要,断了现金流轻则损失收益,重则连锁反应彻底崩溃。 那怎么办?找关系,交保护费,然后立马解冻了。 至于下一次什么时候冻结,也许明天? 草莽哥有个朋友,在深圳做场外盘,看过我往期文章的朋友应该有印象。他们即使频繁的换支付,冻结还是时有发生,最近的一次是冻结600万,不过他已经轻车熟路了,眼神带点麻木。
扣量 扣量具体这样操作:在退款上动手脚,让商户无法直接获取退款数据,只能依靠聚合支付机构提供的二手数据。如灰产的真实数据为100万元,而支付平台最后返还给灰产的金额可能只有90万。
这类套路的四方支付往往还会给出手续费极低,甚至0手续费的优惠政策,目标群体多为bc客户。
嗯,关起门来在杀猪。 行业内一般的扣量比例为5%-10%,也有狠的扣到10+。市场上的肥肉够多,小支付平台碰到的自然也是没成本建立支付体系的小灰产,总能找到忍受的平衡点。而动辄超过百五的扣量比,绝对是一笔隐形的灰色暴利。 终极大招:跑路 前面说到了四方支付逃不过的就是一个二清问题。监管之所以对二清问题如此谨慎,最主要的还是支付平台的违约风险。如果资金直接划到平台,平台一跑路,那结局就和小黄车的押金一样,哭都没地方哭。事实上很多小到名字都没听多的四方,跑路是最常见的事,卷款一跑,换套皮肤再来一次。 拿你钱财,肯定的,替你挡灾?不存在的。
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灰产也能成为弱势群体。 5
事实上,迄今为止,四方支付都不是一个被直接纳入监管的生态。蝇营狗苟,与灰产们相爱相杀,共生发展,是必然的生存法则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这里面充斥的黑吃黑,贪婪,欺诈,必将在没有道德的约束下放大无数倍。
比较好奇的是:这互相缠绕的孽生花,最后会走向何方?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完-
转自知乎,所以找一家有实力的包网平台才能规避大部分资金风险问题,选择亚博包网,免去资金运营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