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拍摄的山竹台风眼(图片来源:NASA Earth)
菲律宾气象局官员表示,“山竹”当地时间15日凌晨1时40分从菲北部登陆,接近中午时已经离开陆地,以每小时25公里速度吹向南海。 许多地区树木被连根拔起、电线杆崩倒,建筑物损毁,满目疮痍。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已知至少12人死亡,数万人居所受到影响。 来看一组图片:
狂风夹杂暴雨
被吹飞的建材
洪水肆虐
狂风中摇摆的树 乍一看,传说中的“山竹”似乎也不是那么恐怖
岌岌可危的小屋
在风中飞速掠过的雨滴
狂风中的洪水
山竹带来的狂风暴雨(图片来源:东方IC)
2013年的超强台风海燕,中央气象台评定的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达到280公里/小时(约78米/秒)。其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造成了超过7350人死亡(官方数据),而根据当地红十字会以及参与救灾的工作人员描述,死亡人数可能超过2万。 在那次台风灾害中,菲律宾缓慢的应急响应机制,破败的基础设施等都给救灾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 之后,菲律宾政府吸取了教训,加强了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了一些救灾的机制。 在此次山竹登陆前,菲律宾就已经做好了一些防灾准备。 早在“山竹”还未登陆的13日,菲律宾当局就决定在15日前强行撤离北部7省危险地区的82万民众。
众多居民已开始撤离至政府安排的临时避难点(图片来源:东方IC) 而菲总统发言人也表示,总价值17亿菲律宾比索的粮食和救济援助已经准备好分发给受台风影响的人,在“山竹”路径上的城镇都在准备政府建筑物作为疏散中心、堆放食物和其他应急食品,并且准备救援团队及设备。
多地出现建筑被毁(图片来源:东方IC) 救灾机构已经提前规划出1742座临时避难所,另有3000多所公立学校可以随时转换为收容中心。 据央视新闻报道,14日下午,在“山竹”即将登陆菲律宾前的关键时刻,中国气象局启动《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ESM),调用风云二号F星从下午2点开始针对“山竹”开展扫描观测,每6分钟更新一张菲律宾周围区域的卫星云图。 此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通过FYESM通道和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将风云二号F星、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卫星相关监测数据实时推送给菲律宾气象部门;同时,在卫星天气应用平台(SWAP)英文版中增加菲律宾周围区域卫星云图,对流识别、云导风、云高等监测产品,菲律宾气象部门可实时在线查看。 有了中国气象部门的鼎力相助,还有自己提前做的准备,再加上山竹只是擦过菲律宾北部边缘,这才让这次超强台风在菲国造成的损失看起来不是那么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