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多名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显示出对电诈犯罪的严厉打击力度。
据央视新闻报道,最高法此次公布的七起案例涵盖电信诈骗、偷越国(边)境、非法拘禁等犯罪,凸显了当前电诈犯罪的跨境化、产业链化及暴力化特征。
这些犯罪不仅严重侵害受害者的财产安全,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
最高法指出,法院对电信诈骗及相关犯罪采取严厉打击态势,重点惩治以下几类犯罪分子:
- 诈骗集团的首要组织者
- 组织人员非法偷渡的“蛇头”
- 诱骗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参与诈骗的人员
- 屡次作案、惯犯及累犯
最高法强调,此次判决传递出从重惩处的明确信号,并希望借此敦促犯罪分子主动退赃退赔,以最大程度挽回受害者的损失。
在此次公布的案例中,涉及多个犯罪集团。
黄姓被告等三人 在境外组织电诈集团,骗取大额资金,被判处无期徒刑。
余姓被告 除组织诈骗外,还安排大批人员偷渡出境实施犯罪,同样被判无期徒刑。
肖姓被告及同伙 以利诱、拉拢方式招募未成年人参与诈骗,属于典型的恶性案例。
朱姓被告 以虚假换汇名义专门针对海外留学生进行诈骗,成为最新的电诈犯罪手法。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多藏身境外,利用非法手段引诱、胁迫人员加入。
最高法强调,中国司法机关将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并加强国际合作,打击在境外运营的诈骗集团。
随着此次一系列重判落地,未来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或将进一步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