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yalee 于 2023-10-13 00:10 编辑
泰国和东南亚的优势,都是人力成本较低。 准确来说,其实是缅甸及柬埔寨人力较低,并且泰国较宽松的管理环境 " 被动允许 " 中国老板带着一群外劳做工程,利润极大。
并且,除了 " 人力资源管理宽松 ",泰国的 " 排放监管 " 也反应迟钝:定期的污染测量监控不会面面俱到。
那些迟钝的 " 矫正 ",只能是生活在周围的居民发现某个水池的水黑了,空气臭了——立即报警投诉。
随之而来的是," 无证上岗的劳工 "、" 未经处理的污染 "、" 下落不明的老板 "。
据泰国每日邮报消息,10 月 12 日,当地时间凌晨 5:30 左右,泰国大城府官员联合警方及有关部门超 100 名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该府乌泰县某大型外籍劳工聚集地进行包围检查。
据泰国每日邮报消息,10 月 12 日,当地时间凌晨 5:30 左右,泰国大城府官员联合警方及有关部门超 100 名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该府乌泰县某大型外籍劳工聚集地进行包围检查。
期间,工作人员发现该地有外籍劳工多达 1,000 人,均未持有任何合法工作证件及其他文件,且得知是中国资本人士将他们带至此处并建造了该聚集地让其居住在此。
随后,警方将上述所有人带回警局以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至于此次搜查行动,是由于周围居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称该劳工聚集地给他们造成很大困扰。
由于没有公共卫生系统,劳工将日常生活废水排入附近天然水池,导致池水发臭无法使用。
不仅如此,上述外籍劳工还潜入居民家中进行盗窃。
警方初步调查得知,上述劳工被中国人邀请前来当地 Rojana 工业区工作,并为他们修建了这一居住场所。
平时会在早上前来将他们接去工地干活,然后返回此地休息。
对此,警方将加快搜查背后的中国人士及该片土地持有者,以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外国人来泰国做生意,最重要的准则是什么?
两类老板,两类行为。
第一类,入乡随俗互补型。
这类老板来到泰国,只会考虑自身资源与泰国市场的互补型,遵纪守法,不管经营是否顺畅,来去之间,不会改变当地的任何样貌。
第二类,恶意转嫁型。
这类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什么正规人力资源管理?直接找个地下非法 " 蛇头 " 不就好了?人用的是特殊渠道转移而来的,伙食统一批发,住宿统一包楼,甚至连做账都能用技巧减少不少费用。
接着环境治理需要成本,且只要不投入,成本全是利润。
他们来泰国之前,此地一片风调雨顺,他们来之后,现场一片狼藉,乌烟瘴气。
但做人做事做成这样,没有人会再欢迎他们的到来。
要说他们 " 投资泰国 " 的益处,只能是带来了 " 具有代价和后果 " 的资金,并且得到了 " 仅对他们有益 " 的利润。
除此之外,只剩下破坏。
依据正规标准申请工作的外劳,因被 " 黑外劳 " 占了名额,失去了就业机会。
" 黑外劳 " 一天 200 泰铢都干,正规外劳 300 泰铢的最低薪资完全排不上号。
缺乏员工保障,出了事的员工,只能 " 无标准 " 酌情私了。
毫无纪律的队伍,与华富里当街 " 抢劫 " 的猴子一样,满街扰民搜刮。
有人从偷渡人口受益,就会有偷渡的产业扩增与延续。
这些形象拼凑起来,毁的又是一个整体。
然而,每当这些事情出现,公众的判别总会因为 " 立场 " 和 " 是非 " 的混淆而恶意偏袒——只要他是中国老板,一定是泰国恶意陷害,只要中国人被处罚,一定是泰国的问题 ....
但就事论事,请黑工和制造污染的在泰老板,就该被批评,与他是不是中国人无关。可若是有了同族视角的恶意偏袒,那么问题非但得不到解决,还会继续恶化,那些 " 翻旧账 " 地相互指责,也更为混乱。
让人分不清,事情最初的根源和本质到底是什么。
对于泰国而言,大环境的包容度不敢说是世界第一,但亚洲第一,东南亚第一,当之无愧了——新闻中的中国老板,要是够胆子,可以去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复制相同的模式。
别人那手段,绝对不会像泰国那般仁慈,更不会出现长期忍耐性地等待。
" 软柿子再 " 好捏,也不能成为欺负老实人的理由。
否则忍不下去的结果,就是无需再忍。
1000 人同时被抓,泰国,也许真的忍无可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