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菲游不可
随着新冠疫情的严峻, 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因疫情而陆陆续续宣告破产或倒闭, 这也让许多人失去了就业机会。
马尼拉在三月份疫情出现端倪时就果断强制封城,这一行为确实减缓了人们感染的机率却也让许多本就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
伴随着各种因素,菲律宾也实在不能坚持封城了,只能选择“防疫抗疫”和“复产复工”同步推进。
菲律宾政府在六月份允许了部分公共交通运输的运营,乍看似乎正在慢慢恢复人们原本生活的秩序,
却也让另外一个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吉普尼(Jeepney)司机的生存问题。
政府在松绑限制措施后只允许几万辆中达到防护标准的一小部分吉普尼上街载客。
然而,随着疫情日趋加剧,政府不得不重新封锁城市,这也使原本可以复工讨生活的少数吉普尼司机再次被迫停业,靠着微薄的积蓄养活自己和一家人。
吉普尼一路发展到今天,它对于菲律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日常生活的代名词,更是菲律宾的文化指标。
吉普尼最初是美军在二战结束后留在菲律宾的吉普车,这些车被当地人改装成可同时容纳15-20人的运输工具。
在那个时期,公共运输还没有那么普遍,由于吉普尼既可载人又可载货而且还便宜,在那时候开始就渐渐地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
人们的需求也使得这类司机能够有经济来源来维持家庭的开支。
但是如今疫情导致的封锁切断了吉普尼司机的经济来源,加上菲律宾人不怎么重视理财的情况下,就变成失业又无存款。
由于没有积蓄,又或者因为债务,许多吉普尼司机把自己用来讨生活的吉普尼当成了住所,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安顿在车里,能过一天是一天。
他们会为车窗边和后门覆盖上纸板,为家庭提供了一定的私密性也同时“阻断”了外界的病毒侵袭。
吉普尼司机的家庭大多都是底层人们,一直仰赖于吉普尼来维持生计,而这个生计来源被切断,
迫于无奈吉普尼司机们小到二三十,大到七老八十,
他们会在脖子上挂上一个塑料容器拿着一个纸板写上标语站在街道上乞求过往人们的施舍。
站在繁忙的马路旁,忍受着天气的闷热与其他司机要钱。也许会有人问,他们难道不怕病毒吗?
应该怕,但是生活带来的饥饿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病毒的恐惧。
政府虽在一开始对一些家庭进行了贴补,但这远远不够弥补疫情给吉普尼司机带来的损失。
而之后,政府也持续对吉普尼司机们的诉求视而不见,曾有过一些司机针对禁令而进行抗议,
但最后被捕,所以也有人猜测也许这是政府是在利用疫情加快淘汰吉普尼这类车辆。
吉普尼司机这个行业有的,让他们改道去干别的似乎也很艰难。疫情的冲击让许多人对未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生活似乎也看不到希望,握着方向盘再次启动车子到处载客的日子似乎也遥遥无期。
如果有一天,街道上再也看不到那五彩缤纷的吉普尼,你们会怀念吗?
|